陈友谅弑主称帝
陈友谅,元末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骁勇善战,为推翻元朝立有大功。不过,他野心膨胀,杀害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篡位称帝,在历史上留下抹不掉的污点。
陈友谅,湖北仙桃人,出身渔家。其祖父原本姓谢,因家贫当了上门女婿,随女方改姓为陈。陈友谅的父亲打渔为生,育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家中贫穷,有一个算卦的,见到他家祖坟时说:“日后必定富贵”。陈友谅听了,心中暗喜,从此用心读书,同时练习武艺,总想有一天获得富贵,出人头地。
陈友谅长大以后,身体强壮,膂力过人,武艺娴熟,粗通文史,勉强算是能文能武。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想办法到县里当了一名小吏。
元朝后期,对南人实行歧视政策,陈友谅当了多年小吏,并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陈友谅很不甘心,也对现实十分不满,常常感叹世道不公,自己生不逢时,逐渐产生了反元念头。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天下大乱。陈友谅思虑再三,觉得乱世出英雄,说不定是个出头的机会,于是纠集一伙人,也在家乡举行了起义。不过,陈友谅没有名气,起义规模很小。
不久,徐寿辉的大将倪文俊攻占了仙桃。倪文俊是武汉黄陂人,也是渔家出身,跟随徐寿辉起义,深得信任。当时,徐寿辉的红巾军已经威震江南,陈友谅便率部归顺了倪文俊。
倪文俊得知陈友谅是渔民出身,自然亲近了一些,又见他头脑灵活,有些文化,便留在身边任职。陈友谅逐渐成了倪文俊的亲信。
后来,倪文俊见陈友谅通晓武艺,有勇有谋,便让他当了将军,领兵与元军作战。陈友谅果然不同凡响,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多次打败元军,立下不少大功。徐寿辉对陈友谅很器重,后来封他为元帅。
陈友谅不仅会打仗,而且在笼络人心、治理军队方面也有一套。陈友谅大肆扩充部队,招贤纳士,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徐寿辉的红巾军中,陈友谅的势力迅速崛起,成为最强的部队之一,深受徐寿辉器重和信任。
陈友谅的实力增强以后,野心也膨胀起来,他见天下大乱,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便不甘心只在徐寿辉手下为帅,总想实现年轻时就有的出人头地的梦想。陈友谅当时驻军黄冈,黄冈是红巾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他拥有数万兵众,坐观天下,等待时机。
红巾军势力兴盛以后,领导层却产生了矛盾和分裂,这给了陈友谅一个难得的机会。彭莹玉战死以后,倪文俊成了红巾军的二把手。倪文俊是红巾军起义的元老人物,骁勇善战,在与元军作战时屡立战功。倪文俊随着地位的提高,也滋生了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