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读元史-65、徐寿辉摧富益贫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元史> 65、徐寿辉摧富益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徐寿辉摧富益贫(2 / 2)

可是,元朝后期的统治者不懂汉文化,不知道这个道理,更没有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而是一心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致使元朝贫富不均特别严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蒙古贵族和豪强地主霸占着成千上万亩土地,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大批农民则无立锥之地,饥寒交迫。这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徐寿辉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形成了强大势力,便在湖北浠水建立了政权,国号大宋。徐寿辉被推举为皇帝,彭莹玉为军师,任命倪文俊执掌军权,陈友谅、明玉珍等人为元帅。

徐寿辉建立政权以后,派兵攻打各地。元军正在北方与刘福通的红巾军激战,南方的兵力不足,这给了徐寿辉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红巾军连续攻占黄冈、汉阳、武昌、沔阳、衡州等地,占领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

红巾军士气高涨,接着向江西、安徽、浙江等地进军,驰骋于江南大地。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每攻占一地,只是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并不扰民,因而深得人心。短短数年之内,红巾军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分地区,威名远扬。

元朝统治者见徐寿辉的红巾军势力大盛,十分惊恐,调集数省兵力,攻打红巾军,夺回了一些地方,起义军领袖彭莹玉战死,红巾军受到一些损失。

徐寿辉调整部署,收缩兵力,与元军开展激战,重创了元军,多次取得胜利。徐寿辉派人在故里多云山上建一“无敌碑”,以显示红巾军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

正当徐寿辉的红巾军势力正盛之时,却突然祸起萧墙。原来,徐寿辉十分信任手下将领陈友谅,一手将他提拔为起义军的二把手,没想到陈友谅包藏祸心,他当了二把手以后,野心膨胀起来,还想当一把手,企图控制整个红巾军,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

公元1360年,陈友谅乘徐寿辉不备,在江洲发动叛乱,囚禁了徐寿辉,不久又将他杀害。随后,陈友谅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汉。

可是,陈友谅威望不够,并不能控制整个红巾军,特别是他弑主称帝,行为卑鄙,受到人们鄙视,许多人离他而去。此后,徐寿辉的红巾军分裂成若干部分,势力大减,但各部仍然坚持抗元斗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