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矛盾积重难返
忽必烈依靠武力,平定天下,建立了华夷一统的大元朝。他的继任者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崇尚儒学,推行汉化,保持了元朝数十年的大体稳定,但社会各种矛盾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公元1323年,蒙古贵族保守派发动政变,刺杀了元英宗,保守势力上台,反对汉化,开历史倒车,改变了元朝发展走向。此后元朝宫廷争斗不断,十年换了五个皇帝,权臣专政,朝政混乱,社会动荡,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到元惠宗时期,已经是积重难返,无可化解了。元朝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结构复杂。元朝是金国、宋朝社会的继续,蒙古人统一了天下,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反而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在社会阶层中,有蒙古统治集团和贵族,有从西方迁入的色目人,有金宋原有的贵族和豪强,有降元以后形成的新贵族,有蒙古普通牧民,有金宋的平民百姓和各类从业人员,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民众。他们都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
元朝社会结构之复杂,利益集团之众多,超过任何一个王朝。元朝统治者没有能力协调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元朝地域广大,但大有大的难处。元朝文化繁多,大体来说,主要有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和江南文化。这些地方的文明程度、思想观念、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很难形成一致。所以,凡有作为的元朝皇帝,都积极推广儒学,希望用儒家思想予以协调统一,但难度很大,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何况中间还有反复,更有蒙古贵族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
三是民族矛盾尖锐。元朝民族众多,也超过历代王朝。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元朝皇帝在民族政策上存在反差,有的推行汉化,有的反对汉化。总体来看,元朝统治者在民族政策方面存在问题,有着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在元朝后期更为严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最后成为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经济发展缓慢。游牧民族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没有土地制度,也不习惯农耕。元朝成立之初,对中原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后来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十分缓慢。元朝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前期由破坏、恢复到发展,中后期则由发展到停滞和衰落。因此,元朝的经济,远比不上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