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元史> 48、元武宗创治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元武宗创治改法(1 / 2)

元武宗创治改法

公元1307年,元武宗海山继承了叔叔元成宗的皇位,成为元朝第三任皇帝。元武宗与守成的元成宗不同,他不因循守旧,而是积极创治改法,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可惜,元武宗只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他的改革措施便戛然而止。

海山,是忽必烈次皇孙的儿子。忽必烈很喜欢次皇孙,次皇孙生下两个儿子以后,忽必烈请道教领袖张宗师为两个曾孙取名。张宗师为两个曾孙分别取名叫海山、寿山,并为他们施法祈祷。后来,海山、寿山果然都当上了皇帝。

真金太子死后,忽必烈原想让次皇孙当继承人,可次皇孙突然得病死了,只好让三皇孙铁穆耳接了班。忽必烈对次皇孙留下的两个儿子十分疼爱,从小给予最好的教育,让汉族名儒、著名政治家李孟当他们的老师,学习儒家经典,又让名将教给他们武艺和兵法。因此,海山、寿山兄弟俩长大以后,都是满腹学问,能文能武。

元成宗在任期间,也很器重两个侄子,任命海山为元帅,统领西北诸军。海山不负重托,剿灭了海都残余势力,稳定了西北地区。此后,海山长期镇守西北,为元朝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声望很高。元成宗封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

公元1307年,元成宗驾崩,因为他的儿子早夭,皇位出现了空缺。按照制度,皇位继承应该出自原太子真金这一系,真金的长子甘麻剌这一支,早就被封到漠北,因路途遥远,很少与朝廷联系。所以,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海山、寿山兄弟俩。

可是,元成宗的皇后与海山兄弟的母亲有矛盾,怕海山兄弟登位对自己不利,于是便与几个亲信大臣密谋,打算拥立元成宗的堂弟阿难答称帝,并召阿难答到大都,参与策划。

皇后的计划不符合制度,遭到许多宗王和大臣们的反对。有人跑到海山的军营里,告知皇后的阴谋,请海山速来大都,争夺皇位。

面对政局变化,海山有点犹豫。他的老师李孟进言说:“阿难答继位,违背了世祖典训,必不得人心。不过,有皇后撑腰,此事如果成了,你们兄弟必然受害。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千万不能犹豫,应该火速回京”。海山听从了老师的意见,立即日夜兼程,返回了大都。

李孟与寿山和朝廷大臣商议,决定先发制人,派兵诛杀了皇后的几个亲信,拘捕了皇后和企图称帝的阿难答,拥戴海山登上了帝位,被称为元武宗。

元武宗与弟弟寿山关系十分密切,寿山在帮助哥哥登位中立有大功,因此,元武宗即位以后,立寿山为皇太子,明确了他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同时约定,寿山死后,再由元武宗的儿子继位。元武宗还任命老师李孟为参知政事,参与朝政。

元武宗即位时,元朝貌似强大,其实已经矛盾丛生,弊病不少,主要是朝廷财政困难、冗员冗费严重、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问题凸显、经济发展缓慢。在李孟的建议下,元武宗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当时,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的官员大都是忽必烈时期的老臣,元成宗基本没有调整过,因而普遍年龄较大,老气横秋,效率低下。但他们都是元勋功臣,元武宗不好将他们罢免,于是独出心裁,又设立了一个尚书省,分了中书省的大部分权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