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守业有成
公元1294年,元成宗铁穆耳继承了爷爷忽必烈的皇位,成为元朝第二任皇帝。元成宗在位十三年,他没有很大的作为,但兢兢业业,不搞折腾,守住了爷爷开创的基业,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被后世称为守成之君。
元成宗在登基之初,就颁发诏令说,世祖功勋盖世,先朝制度完美,唯有遵循世祖之法,才能够保持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体现了元成宗的守成思想和治国纲领。
元成宗刚一登基,就让汉族大臣王恽总结历代守成君主的事迹,写成了《守成事鉴》十五篇。元成宗很感兴趣,认真阅读,做为借鉴,决心效法。
元成宗守成政治的最大特点,是“以安静为治”。忽必烈制定的政治体制、官僚机构和各项制度,均不做改动;忽必烈时期形成的政策法令和一些做法,依然坚持;元成宗不出台大的行政举措,一切以安静为要。元成宗以守成治国,颇有些无为而治的味道。
在人事方面,元成宗同样不做大的调整,除了对伯颜、玉昔帖木耳等有功人员加官进爵外,其他官员仍旧担任原职。丞相完泽等人虽然对他登位不够积极,元成宗也没有撤换,照样让他们主理朝政。元成宗的做法,安定了人心,稳定了政局,效果不错。
元成宗强调守成治国,但并不是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在具体政策上,还是有一些积极变化,最明显的,是逐步改善了对南方的统治方法,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措施,收到明显效果。
江南是忽必烈最晚占领的地区,南方民众普遍对元朝怀有抵触情绪,因而反抗不断。忽必烈对南方采取了提防和歧视政策,特别是加重税赋,横征暴敛,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元成宗在登基当年,就下诏免除江淮以南各州县一半的夏税,以后又多次下诏减免税赋,以示抚恤。元成宗对江南的税赋做了较大调整,减少了十分之三,后来,又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此举大大减轻了江南民众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元成宗从小接受儒家思想,崇尚儒家学说。元成宗即位不久,就下诏祭祀孔子,推行儒学。他在大都建立了孔子庙,创办了国子学,招收学生,学习儒家典籍,同时提高儒生的社会地位。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进一步提高孔子的地位。孔子在生前地位不高,在他死后,随着儒学的兴盛,其尊号就越来越高了。在唐朝之前,孔子的封号一般是公,唐朝时期升为王,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到了宋朝,宋真宗加了“至圣”两个字,成了“至圣文宣王”。而元成宗又在前边加了“大成”二字,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孔子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