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经过仔细考察和反复思考,选中了次皇孙,打算立他为继承人。不料天不遂愿,没等忽必烈册封,次皇孙忽然得病死了,年仅二十九岁。忽必烈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不久患病,身体越来越差。
忽必烈无奈,只好打算让三皇孙铁穆耳接班。铁穆耳时年二十八岁,为人敦厚,文武双全。其实,皇长孙甘麻剌也很优秀,被封为晋王,率军驻守漠北草原,可不知道为什么,忽必烈始终没有选中他。
公元1293年,忽必烈命三皇孙铁穆耳率军镇守和林,掌管北方军务,派著名大将玉昔帖木儿协助他。玉昔帖木是成吉思汗“四杰”之首博尔术的孙子,是忽必烈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在铁穆耳出发之时,忽必烈将真金的皇太子印玺授给他,表明了传位于他的意图。铁穆耳大喜过望,他为人谨慎,此后便戒了酒,以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
第二年,忽必烈病重,他把最倚重的大臣伯颜召来,把国事家事全都托付给他,嘱咐他要拥立铁穆耳继位。忽必烈还把这一意图,告诉了真金的妻子、铁穆耳的母亲阔阔真。
伯颜与阔阔真商议,迅速将铁穆耳召回,准备继位。忽必烈病逝以后,皇长孙甘麻剌从漠北赶了回来,皇子那木罕、阔阔出、脱欢等人也齐聚京都。他们都是来奔丧的,但暗地里皆有觊觎皇位之意。
按照蒙古旧习,皇帝死后,在新皇帝没有产生之前,一般由皇后摄政。忽必烈的第一任皇后察必已死多年,此时的皇后是南必。可是,忽必烈临终前打破了这个惯例,宣布由伯颜主持军国大事,没有让南必摄政。因此,南必在国事上就没有多大权威了。
于是,主持国政的伯颜,与大臣玉昔帖木儿以及真金妻子阔阔真等人,日夜密谋大事,当然是商议如何让铁穆耳顺利继位,而丞相完泽等人皆不得参与,大概他们是不赞成由铁穆耳继位的。完泽等人十分不满,但伯颜大权在握,他们无可奈何。
忽必烈去世三个月之后,伯颜等人做好了一切准备,便在上都召开了宗王贵族会议,忽必烈的子孙们、蒙古宗王贵族和大臣们全都参加,共同推举新皇帝人选。
据《元史·伯颜传》记载,会议气氛十分紧张。伯颜手按宝剑,立于堂下,慷慨陈词,宣读忽必烈的遗命,极力主张由三皇孙铁穆耳继位。伯颜主持朝政,又执掌兵权,权势无人能及,而且功勋卓著,威望甚高,特别是有忽必烈的遗命,事先又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支持。
可是,长孙甘麻剌和他的支持者们并不甘心。甘麻剌也有优势,他是皇长孙,身份有利,当时三十二岁,年富力强,特别是他长期统领军队,先是镇守大理,后又驻守漠北,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手下也有不少拥护者。于是,有人提议由甘麻剌继位。
当时,感到最为难的是阔阔真,甘麻剌和铁穆耳都是她的亲生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阔阔真难以取舍,便想了个办法,提议让兄弟二人当众背诵祖训,获胜者继位。
甘麻剌文才比不上铁穆耳,又有口吃的毛病,自然败下阵来,结果由铁穆耳获胜。甘麻剌只好又回到了漠北草原,八年后病逝。甘麻剌没有当上皇帝,可后来他的儿子却坐收渔利,轻松登上帝位,被称为泰定帝,也算是有所补偿了。
忽必烈的儿子那木罕、阔阔出、脱欢等人,虽然有觊觎皇位之心,但由于畏惧伯颜,又没有势力,也只得附和拥立侄子为帝,没敢有其他举动。
由于伯颜具有无人能及的权势,在他的主导下,元朝顺利完成了皇位交替,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分裂和混乱,伯颜为元朝立下大功。伯颜在完成元朝皇位交替的第二年,就患病去世了。
铁穆耳如愿以偿接了爷爷班,成为元朝第二任皇帝,被称为元成宗。那么,元成宗干得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