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反抗迭起
忽必烈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使无数的汉人将士死于海外战场,有人说这是忽必烈在借刀杀人。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江南民众不服蒙古人的统治,反抗此起彼伏,却是真的。
由于南宋朝廷腐败,忽必烈只用数年时间,就灭掉了南宋。可是,灭掉一个政权容易,要想收服民心,可就难了。南方民众在宋朝统治下生活了三百多年,正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夷族统治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南方经济发达,儒学盛行,对北方的粗犷文化和习惯难以接受;南方与北方在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明程度、道德伦理、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江南民众的心里,并不服从元朝的统治,绝大多数士大夫们,都采取了不与元朝合作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没有采取积极的安抚措施,反而对南方实行提防和歧视政策,把南人视为最低一等人群,给予不公平待遇;江南富裕,元朝就加重税赋,大肆掠夺江南财富,搞得南方民不聊生;忽必烈对海外用兵,需要大量水手,就在江南水乡强行征召,民众不堪重负。忽必烈的政策失误,加重了江南民众负担,加剧了矛盾,更加激发了江南民众的反抗情绪。因此,江南反抗迭起,给元朝的统治造成很大冲击。
公元1280年,在南宋灭亡的第二年,福建漳州农民陈钓眼就聚众起义,反抗元朝。陈钓眼个性刚烈,胆大气豪,曾经参加文天祥的军队,与元军作战。陈钓眼义旗一举,很快聚集五万多人,攻占了漳州城,自称为“镇闽开国大王”。
元朝朝廷震惊,派元军镇压。起义军敌不过如狠似虎的蒙古铁骑,浴血奋战一年之后,全军覆没,陈钓眼被杀。
公元1283年,原南宋官员林桂芳在广东组织起义,大批民众参加。起义军活动在广东新会一带,建立了罗平国,称年号为延康。后来,起义军被元军镇压,林桂芳牺牲。
同一年,南宋降将黄华在福建起兵反元。黄华原是南宋将领,归降了元朝,被授予建宁路管军总管职务。他看到江南民众深受元朝之害,特别是大批降元的将士死于海外战场,十分愤慨,毅然举兵造反,公开打出了恢复宋朝的旗号。
黄华有勇有谋,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攻占浦城、崇安等地,势力扩大到江西、浙江一带,威震东南半壁江山。
朝廷大为惊恐,急忙调集四个省的蒙古兵进行围剿。黄华率军退入山区,坚持斗争五年之久,最终兵败,黄华自焚。
公元1284年,广东人欧南喜聚众十万,起兵反元,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元朝派兵镇压,却被起义军打败,生擒元将合剌普华。后来,起义军攻打广州失利,部队溃散,欧南喜被杀。
公元1287年,钟明亮在福建汀州举行起义,很快聚集十万多人。元朝派大批军队围攻,钟明亮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不与元军硬碰,而是打游击战,活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界地区。元军围追堵截,疲于奔命,却始终不能消灭起义军,直到两年后,钟明亮病逝,起义才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