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一统大元朝
忽必烈灭掉南宋,统一天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突出特点是华夷一统,并且由夷族掌握着统治权。
在中国大地上,华夏民族与其他民族长期共存,既有融合,也有争斗。因此,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以后,随着“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华夷一统观念逐渐产生,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华夷一统观念认为,各民族同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过,由于华夏文明比较发达,许多人主张,要用华夏民族的文化、礼仪和制度,去影响和改变夷族,实现由华夏民族统治的大一统。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是由汉族统治着,而元朝首次打破了这种格局,蒙古族成了天下的统治者。对此,许多人并不习惯。
元朝是一个民族庞杂繁多的王朝,多达上百个,远远多于前面任何一个朝代。在元朝,除了原有的民族以外,还通过几次西征,使大批色目人涌入,形成了新的民族。忽必烈想把众多民族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自然接受了华夷一统观念,此后逐渐形成了中华一体的概念。
在元朝诸多民族当中,汉族在发展水平、文明程度、人口数量等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因此,元朝的统治者虽然是蒙古人,但不得不重视并推行汉文化,尊崇儒家学说,后来的元仁宗、元英宗,甚至还搞过汉化运动。元朝把儒家的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在许多书籍文章当中,都说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民众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人待遇不同。可是,作为正史的《元史》和《新元史》,均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在其他史书当中,也没有发现元朝有四等人制的法令和史料。《元史》记载了元朝三品以上的高官八百六十四名,其中汉族官员四百零九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表明汉族士大夫的地位还是挺高的。
最早提出元朝四等人制的,是清末民初的学者屠寄,他写了一部《蒙兀儿史记》,说元朝把人分为四等,后来人们纷纷引用,几乎成为公论。不过,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
元朝有没有四等人制存在着争议,但蒙古人享有特权,却有实据。《元典章》规定,犯盗窃罪的,一般要在手臂或者脖子上刺字,而蒙古人除外;蒙古人杀死汉人,仗刑五十;而汉人杀死蒙古人,则要判死刑。由此可见,元朝确实存在着民族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笔者在读《元史》、《新元史》时发现,元朝前中期的皇帝,都已经高度汉化了,他们崇尚儒学,推行汉化,民族歧视不是很严重。到了后期,蒙古贵族保守派发动政变,刺杀了推行汉化的元英宗,扶立不懂汉文化的泰定帝上台,并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极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对汉人的歧视就十分严重了。
元朝不仅民族众多,疆域也空前辽阔,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南抵南海,北到贝加尔湖,面积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