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开创新局面
刘裕,是东晋至南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执政时期,对内安定局势,对外扩张领土,在政治、经济、用人制度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被人们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晋书》记载,公元404年,刘裕起兵,只用几个月时间,就灭掉了篡位称帝的桓玄,恢复晋朝,重新扶立傻皇帝登位,自己把持了朝廷。然而,这个时候的东晋,已经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了。其内部,有卢循起义和一些地方割据;外部,则有后秦、南燕不断袭扰。刘裕励精图治,决心重整东晋江山。
刘裕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北伐南燕。南燕,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十六国之一,统治区域在今山东和江苏北部,当时的皇帝叫慕容超。南燕与东晋接壤,经常侵袭边境,抢掠财物,掳走边民,在东晋内乱的时候,南燕活动更加猖獗,对东晋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东晋局势稳定之后,刘裕决定起兵北伐,消灭南燕。
公元409年,刘裕亲率大军,从建康出发,坐船经淮水、泗水,抵达下邳,之后军队弃船上岸,改由陆路进攻。南燕皇帝慕容超恃勇轻敌,没有采纳部下“坚壁清野、断晋粮道”的建议,而是调兵防御。慕容超还认为晋军像从前那样不堪一击,没想到刘裕率领的晋军,是以北府兵为骨干,又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很强。经过几次大战,南燕军队损兵折将,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刘裕大军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就连续攻克山东临沂、莒县,翻越沂山,攻入南燕腹地,抵达潍坊境内。慕容超亲率四万步骑兵,与晋军在临朐一带展开决战,结果大败,十多名将领被杀,部队溃散,慕容超只好逃回老巢广固。广固在现在山东的青州一带。
刘裕乘胜追击,包围了广固。慕容超被困城中,急忙向后秦求救,后秦派了一万援兵前来,却被晋军击退。刘裕为了减少伤亡,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开展攻心战,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
刘裕大军围城半年之久,城内人心溃散,投降者甚多。刘裕见时机已到,四面攻城,一举攻破城池,慕容超和鲜卑贵族三千多人被杀。南燕就此灭亡。
趁着刘裕北伐南燕之际,卢循再次起兵。卢循是孙恩的妹夫,孙恩死后,卢循成为起义军首领。卢循蓄势多年,此时有十万之众,兵力强盛。卢循率兵进攻江州,江州刺史何无忌战死。起义军直取建康,刘毅率兵抵挡,却大败而归,形势十分危急。
刘裕闻讯后,急速回兵,先是巩固建康城防,然后看准战机,大举反攻,火烧卢循船队。卢循兵败,南逃广州。晋军穷追不舍,起义军溃散,卢循被杀。这样,坚持了十多年的孙恩起义,终于被彻底剿灭了。
刘裕剿灭了起义军,没想到他的好朋友刘毅又叛乱了。刘毅原是北府兵将领,与刘裕、何无忌共同举兵,讨伐桓玄,被封为南平郡公。刘毅后来担任了荆州刺史,并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雄霸一方。刘毅自认为能力不在刘裕之下,内心忌妒,便暗中勾结朝廷大臣,举兵反叛,准备攻打建康,控制朝廷。刘裕亲自率军讨伐。刘毅兵败,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