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皇族大混战中,司马睿后来终于没能独善其身,他的琅邪国与东海国相邻,于是,他倒向了东海王司马越。
公元304年,八王之乱进入高潮,司马越率军讨伐司马颖。二十九岁的司马睿,被任命为左将军,随军出征。结果,司马越大败,逃回东海国,司马睿却做了俘虏。万幸的是,不久他就逃了回来。
司马睿逃回洛阳后,王导劝他说,洛阳是个危险的地方,不宜久留。于是,司马睿就带着家眷,与王导一起,回到了他的封地琅邪。
后来,司马越积蓄了强大力量,带兵西去洛阳,打算夺取朝廷大权。司马越觉得司马睿可靠,任命他为平东将军,镇守后方。因此,司马睿没有去洛阳,免去了刀兵之灾。
公元307年,汉赵政权迅速崛起,成为西晋大敌,而西晋王朝仍然内斗不止,混乱不堪。王导意识到,西晋政权已经无药可救了,迟早会被灭掉,中原将要大乱,于是,他多次劝说司马睿,抛弃眼前的利禄,到江南去避难。
司马睿听从了,向朝廷谋取了出镇江南的职位,渡江南下,去镇守建康。王导携带家族全部人口,也跟随迁居江南。琅邪王氏是大家族,在东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睿是皇族中最早南迁的,等到后来皇族和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的时候,司马睿已经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公元311年,汉赵军队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中原局势动荡不安,中原百姓大批涌入江南避乱,据史籍记载,人数比例达到十之六七。王导劝司马睿乘机招揽人才,收买人心,以图大业。
公元316年,汉赵军队包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王朝宣告灭亡。王导和堂兄王敦等人,抓住时机,周密谋划,准备在建康重建晋朝政权,拥立司马睿为帝。
公元317年,在王导和王氏家族扶持下,司马睿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当时,由于晋愍帝还活着,司马睿称为晋王,第二年,晋愍帝死讯传来,司马睿就正式登基称帝,被称为晋元帝。司马睿让王导行使丞相职权,任命王敦为大将军。
司马睿虽说是东晋开国皇帝,但能力一般,并无雄才大略,再加上声威不够,势单力薄,特别是,东晋政权实际上是由琅邪王氏策划建立的,琅邪王氏势力庞大,所以,司马睿必然会大权旁落。在东晋建立初期,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控制了朝廷,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这表明,东晋政权从一开始建立,基础就是不牢固的,以至于后来叛乱不断,长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