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261(1 / 2)

来的都是莫斯科的人。如果出了岔子,说不定等着他的就是劳改营!

读完电报,纳扎鲁巴耶夫已经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有些湿漉漉的汗珠,在自己的背脊后面打滚了。而且,酒也完全醒了。

因为在他所吹嘘的故事中,虚假的成分何止一点点!

他说苏联士兵帮助村民修水车、铺道路,可事实上水车也好,道路也罢,都是村民们自己辛劳和努力的结果。他带来的那些苏联兵,只不过是站在一边看热闹而已;他还写了苏联军医在夜晚冒雨来到撒拉弗村,医治生病的小孩,并且救了这个孩子一命的报导——这也是假的。实际上,那个苏联军医只不过是路过此地,在村民家里避避雨罢了。至于那些反映“军民一家”和“地方人民如何如何爱戴苏联红军”的事,也十有八九都出自于胡编乱造。撒拉弗村的村民们面对苏联人的虚伪和压榨,早已是积怨颇深,只是因为苏联人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才让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去“爱戴”这群无耻的侵略者呢?

但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

为了突出自己建立集体农庄的实绩,好以此博得上级的亲睐,纳扎鲁巴耶夫在布列斯特地方的报纸上宣称:在集体农庄建立之后,所有村民的工作态度变得更积极了,而生产的效率也在飞速提高。现在,这个撒拉弗村的粮仓中,已经堆满了各种谷物、豆类。而河边的磨坊也在日夜不停地工作着,好把收获下来的小麦磨成面粉。在他的描述里,撒拉弗村的粮食,大概几辈子都吃不完了。

可是,这也是他编造的假话。在收割了冬小麦之后,村里的粮仓中原来是有些粮食的;在没收土地的时候,各家各户也上缴了不少——当然,远远没有达到他所虚构的那个数量。而就是这些余粮,也有相当的一部分被用来维持苏联驻军和建筑工人的伙食了。所以,任何人,只要到粮仓里看一眼,就会识破纳扎鲁巴耶夫的谎言,戳穿他的西洋景。

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在检查组到来的时候发生了,那么,纳扎鲁巴耶夫就会一下子从治理有功的“优秀模范”沦落为欺上瞒下、追求名利的投机分子了。弄不好,上面一发火,他还会被扣上一顶“欺骗党,对斯大林同志不忠”的帽子,而被投入九死一生的劳改营……

那些活见鬼的好人好事还可以通过恐吓村民和继续编造来骗过检查组的眼睛,可粮食却是个没法造假的东西。纳扎鲁巴耶夫不是魔法师,也变不出那么多谷子和麦子来堆满撒拉弗村的粮仓。可是,他也不能这样束手待毙,等着莫斯科的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他必须立即想出一个对策,来蒙住那些检查员的眼睛,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或许……还能因祸得福……

狠命的思考过后,纳扎鲁巴耶夫的小眼睛转了几圈,接着,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十分不错的捷径……

……

……

6月31日的早晨很快就在曙光中到来了。苏联士兵开始吹响了集合号,在被他们当作营房的院子里列好了队,准备开始训练。

村里的广播在7点的时候响了起来,开始播放苏联国歌:《国际歌》。这个广播站是苏联人给撒拉弗村做的唯一一件还有些用处的事,当然,目的则是为了能让村民们每天都接受莫斯科的洗脑。

“起来,没权利的奴隶!起来,全球被压迫的人!真理使我们最终爆发,要为权利而斗争!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钱不值,我们要实现世界平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