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30(1 / 2)

诸人心知肚明,前朝圣天子最爱重的臣子便是杨公赡,就连谢洵的师相禤仪都要往后排。那日曲江宴饮,李玚教他取杨公赡而代之的意图显而易见,谢洵对此倒是没甚么旁的顾虑。

只是有些兔死狐悲之伤罢了。

李玚见他固辞,于御座上和声向他道:“朕但恨无官赏卿耳。卿若不应得,朕必不与卿。”

谢洵轻轻一晃神,想起这是他曾与李玚讲过的旧朝典故,不免觉出些不祥来,待要辩驳又觉得实在无谓,因这实在是无可辩驳也无须辩驳的盐梅相成君臣遇合。

于是谢洵便不再推辞。

拜相的礼节十分隆重,至夜谢洵才得空与郑晔用晚膳。郑晔近来身子时常犯懒,谢洵于席间便多嘱咐了几句,她起先只默然静静听着,等谢洵终于无话可说才忍不住笑道:“三郎好啰嗦,比之翟拂犹甚。”

移时饭毕,谢洵与她安寝。谢洵于榻上虚虚阖了眼目,听见身侧卧着的郑晔似是闲谈一般地含笑开口道:“圣人十分看重你,不想谢家三子,竟是三郎得天颜眷顾,阿母泉下有知,想必欢愉。”

郑晔说的自然是谢洵逝去的生母。她说者无心,谢洵闻言睫羽不由颤了一颤,开口时却是十分平静:“阿晔笑话我呢。”

“怎会。”郑晔语声仍旧带笑,“我怎敢诓三郎的。你在浙西这些日月,可知凤凰池畔,圣人待你许久了么?离开长安前我说的那《冀孟子》,如今还记得多少?”

谢洵似要睡去,开口时已然十分含糊:“明日往我书房细细寻去,只怕还寻得两卷,第三卷从前圣人来时看见,不肯释卷,我便献与圣人了。”

话至尾声已然不可辨认,郑晔分辨半晌才明白过来,诧然道:“三郎怎么这样小气,哪有送书只送一卷的道理,圣人竟也纵你。虽说读书不以孤芳不撷,究竟没有这样的道理。”

谢洵稍稍清醒了些,闻言沉默片刻方才低声道:“因那《冀孟子》是二哥赠与我的。那时二哥说为人立世,当如暗处持灯,夤夜秉烛,发声光于幽陋处,振名理于萎顿时。书粗通其意便可,无须通读,否则反倒落了下乘——二哥便是只读了前两卷,还做了许多札记。我见那些札记十分有趣,便留下了。”

这些话仿佛确是谢沁少时所言,然则那时他专于武事多读兵书,于此道委实无甚振聋发聩的见识,郑晔却也不以为意,于夜里听谢洵娓娓道来,不由带了些许神往道:“可惜我生得晚,见不得三郎少时风采。”

谢洵笑道:“这有什么好见的,我少年时教二哥和阿姊纵得不成样子,你若见了必定要烦恶,也没有今天的故事了。”

郑晔亦笑,却有些困了,便含糊道:“睡罢,明日还要上朝呢。”

翌日日出东荣,待得下鸡人而闻鹤唱,端坐于大明宫含元殿中的圣人携了新晋入省登台的中书令往后面的紫宸殿行去,阴郁而锋锐的年轻面上带着几许迥异从前的柔软笑意,那笑宛若棠棣分华,末梢隐在一双低垂的眼尾中,倘若不是与他并肩而行委实看不大清,而谢洵纵然已然换上了紫衣金鱼,行路时仍旧落后半步,仰面可见螭首龟趺,却见不到圣人眼若伤心桥下春波绿。

时有内侍燃起御烟,氤氲烟丝轻轻柔柔,仿如云中之物一般逸散开来,谢洵不动声色地教李玚携入紫宸殿,有些不合时宜地觉得那香仿佛有些重了,一时竟是恐有朝衣染御香。

“谢郎在想什么?”李玚一面和悦地命殿中宫婢将启着的扉户阖上泰半,一面又将谢洵向自己的身侧又拉了拉,宽大袍袖下的手指用了十分的力道去握谢洵的手腕,“仿佛比从前宽些了……只是浙西冬日苦寒,朕看着相公也见憔悴了。”

谢洵就着这样的姿势垂眸道:“圣人言重。臣离了长安不过一载,算不得苦。”

“不过一载么?”李玚轻轻叹了口气,仿佛有些恍惚的模样,“朕觉得这一载已然比得上乌头马角、冬雷夏雪的时日了。倒是相公,在浙西可念着朕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