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苗家庄的苗太公早起散步,带着看家狗,打开门锁进了后花园。这后花园依山而建,三面是墙,一面是苗山的山坡。
苗太公是苗家庄的大户,祖上多是为官之人,后来战乱才隐居不出。苗太公有二子一女,苗山脚下的大部分茶园皆是他的产业。
没走多远,听到家狗汪汪直叫,苗太公近前观瞧,见一黑衣人躺在草地上,挣扎欲起。苗太公急招人将黑衣人抬至书房,管家一看,“太公,这是救小姐的那位恩公。”
苗太公大喜,见春晓身上有伤,忙命人去请大夫。春晓挣扎起身,将自己情况跟苗太公简要一说,请苗太公派人即刻到县衙,禀报县太爷,恳请县太爷派人捉拿祥云观的贼人。
幸亏有衣包垫肩,未伤及骨头,另外就是一些划伤,伤口敷上金创药,又吃了点早饭后,春晓的精神好多了。昨晚春晓滚落陡坡被一棵柳树挡住,随起身沿山势缓行,不想天黑路滑失足滚落下来,撞物昏迷。
苗太公告诉春晓::“贤侄,我和你爷爷杜元荣有过几面之缘,叫你贤侄不为过。”
“那我就称呼您伯父了,伯父在上,小侄有礼了。”躬身施礼,苗太公忙起身相搀。
“贤侄,你有伤在身,不必多礼。上次你救了小女,我正愁如何谢你,老天爷把你送来了,看来咱爷俩有缘。你在这多住几日,外头有事,我让人给你打理。”
“那就烦劳伯父了。”
第二天家人来报,祥云观的贼人已逃走,只拿了两个道童,还有两具死尸。县太爷已问明案情,发布了海捕文书,缉拿贼人,春晓安心。
自打知晓春晓是女儿的救命恩人,又是杜家的少爷,苗太公从心里喜欢春晓,也替春晓难过,几经接触,苗太公断定春晓将来不凡,心里就有了收纳之心,但又担心女儿受苦。思量之时,帘栊一挑,丫环来说夫人有请。
苗秀英是苗太公的小女儿,上次在苗山被春晓所救,回家后时时出现他的模样,后来又去了几次苗山也没见到他,竟至茶饭不想。
这次春晓意外来到苗家,禁不住喜出望外,想去见一见春晓,又羞愧难当,只好让丫环前去观望,了解情况。这几日春晓伤势见好,欲辞别回家,苗秀英知道这一走,难有音信,忍不住找到母亲,含羞把想法说出。
苗太公听罢,心中欢喜,道“女儿,不是为父不同意你的选择,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你可得想好,免得将来后悔。”
“但凭爹爹做主。”
来到客房,苗太公对春晓说:“贤侄,你的伤已无大碍,我有句话想对你说,看看你意下如何。”
“伯父,但说无妨。”
“贤侄,你也不小了,又不曾婚配,我想把小女许配与你,不知你意下如何?自从上次你救了她,她一直念念不忘,这也是她的意思。”
“伯父,您的心意春晓领了,只是春晓刚刚丧家,大仇未报,不敢言婚娶。再者家产尽失,只能让小姐受苦。”
“贤侄,我明白你的想法,你可以先定下这宗亲事,等报了家仇,再行迎娶不迟。钱财不是问题,我这里还有些资财,足够让你重振家业。”
“也好,就依伯父之言,以五年为期,五年之内,我来迎娶小姐;过了五年,小姐可另行婚配,不要因为春晓误了小姐的终身大事。”春晓从腰里取出一把刀鞘上镶嵌宝石的尖刀道:“这把西域尖刀本是外祖父给我的,今天就用它做聘礼吧。”
苗太公收下聘礼对春晓说:“贤侄,你刚来时,我就想送你一件东西,现在咱们成了一家人,要送你一件更好的,贤侄你随我来!”
跟着苗太公来到书房,苗太公转动书桌上的笔筒,靠墙的书架向后退去,露出墙上的一个转板门。点燃蜡烛进入门内,沿台阶下去,原来这是一处夹壁墙地窖。地窖挺宽敞,靠墙的博古架上摆着不少的东西。
“贤侄,这大部分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你喜欢哪件就拿哪件吧。”春晓沿着博古架看了一遍,尽是些古玩玉器,珍珠玛瑙。春晓不喜欢,倒是博古架下层边上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是一枚核桃大小的八棱圆片,透着黑褐色,躺在一只敞着口的锦盒中。春晓拿起翻看,圆片虽薄,却很有分量,也看不出是什幺材质。正面有三个相连的圆盘,背面是三列怪异的符号,另外缀着一根挂带,也看不出是什幺材质。
“这个东西,据说是几百年前,先祖进苗山砍柴遇仙人,仙人所赠。也不知是个什幺东西,有何用处,你喜欢就戴上吧。”春晓把圆片戴在脖子上,挂带正合适。
吃过了饭,春晓向苗太公辞行,苗太公拿出一百两银子让春晓带上。苗秀英终于忍不住从绣楼来到前院,当着心上人的面害羞的说不出话来,只是把一个绣着鸳鸯的手帕塞到了春晓的手上,目送着春晓走出很远。
回到茂源城,春晓把去苗山的经过告诉了外公。陈鹏得知春晓手刃了二个仇人,又结了一门亲,很是高兴,让春晓陪着喝上了酒。
宏德堂药铺在刘二的侍弄下很是红火,丸、丹、散等成药也加大了制作。刘二把账目拿来让春晓查看,春晓不予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