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可能上面的情形都不存在,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孩子可能是暂时地出现这些情况,他们的可塑性很大,我们要对孩子的改变充满希望。
我们不要过多地强化孩子的行为,比如我们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他们不爱表达的事实,因为我们每一次提到,都是在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就会认为:“哦,我就是这样子的。”长此下去,这样的行为就会在孩子内心固化下来。如果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见了不熟悉的人害羞地躲起来,父母不要责怪他们“怎么这么不懂事”,而是顺其自然地让孩子体验到对方的友好,等孩子心情放松后,自然就会变得大方起来。
我们要让孩子享受到充足的自由和爱,让他们放松地游戏,自然地与人交往。同时我们可以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以开放的心态表达自我。多鼓励孩子的进步,强化孩子的优势行为。在平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大声讲话,给家人讲故事,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见陌生人的角色扮演游戏,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作为父母,可能发现,孩子对于同龄伙伴不会排斥,他们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如孩子虽然有些胆怯,但他们还是主动地往孩子多的地方凑。父母可以在平时多邀请一些孩子的同龄小朋友来家里玩。作为小主人,孩子就会表现得很大方,主动表达自我的要求和愿望。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去,孩子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了,就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一个自信的孩子是能够勇于表达自我的。
特别提醒:
对于刚刚有社交的孩子来说,勇于表达自我是孩子社交的第一步。不能用宠爱和娇惯让孩子失去正常表达自我的能力。我们要为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
吓唬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很严重的。一位早教教育专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神经十分有害,会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李丽《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一次,去朋友家串门,走到朋友家楼下,看到一位奶奶正在楼下追着孙子喂饭。那个小男孩3岁左右,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就是很调皮,见奶奶跑来,他比奶奶跑得还快,奶奶好不容易追上喂一口,小家伙就又跑了。奶奶年纪大了,又累又急,就吓唬孙子说:“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让王爷爷把你抓起来,扔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个办法很管用,小家伙马上就跑过来,然后脸上带着害怕的神情,对奶奶说:“奶奶,我好好吃饭。”
曾听一位母亲讲过这样一件事:
女儿有一天不听话,我告诉她:“你再不听话,我就让隔壁的李伯伯把你抓走!李伯伯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因为老李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孩子见了他有些怕。孩子听到我的这些话,就会老实一会儿。
有一次,隔壁的老李来家里借东西。进了门,老李要抱抱孩子,女儿吓得一个劲儿地往我身后躲。我让她喊“李伯伯好”,她死死拽着我的衣角就是不叫。我有些不好意思,等老李走了以后,我一看女儿,竟然一脸的汗。这天晚上,孩子在半夜里还好几次被噩梦惊醒,一边哭一边喊:“别抓我!别抓我!”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大人吓唬“你不听话,就让疯子把你抓了去”“你再闹,把你卖给街边收破烂的”之类的话。所以,到现在,我们遇到某些人还会绕着走。我们都很纳闷,上一辈不都是这样管教孩子的吗?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了解为什么吓唬孩子的招数很“灵验”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总会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哄,怎么讲道理都不起作用。这时候,我们通常会用上例中妈妈的方法来吓唬孩子:“看到旁边那个人了吗?你再不听话,他就会来抓你。”这样,孩子听了就会害怕,便会停止他们的吵闹,乖乖听话。为什么这个方法会这么灵验呢?
每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都是脆弱的,他们都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逐渐长大。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还不发达,辨别能力差,有时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幻想,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分界不是很明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原本就有一些充满危险的画面,比如怕黑,怕野兽,怕雷电,这些恐惧来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当父母用语言或夸大事实的方式来吓唬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创造出不好的形象或制造与父母分离的场面,把这些当成事实,并在心里产生巨大的恐惧。因为害怕这些形象,害怕与父母的分离,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
在孩子的意识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当父母说出“让那个人把你抓走”之类吓唬孩子的话的时候,孩子的恐惧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例子一样,孩子不只会半夜惊醒,说梦话,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孩子罹患恐惧症。
◎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的副作用
父母如果长期吓唬孩子,会引起孩子的焦虑、恐惧。在孩子开始向外界探索的时候,我们的吓唬会束缚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顾虑重重。他们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敏感、胆怯、刻板、不懂得变通、对周围环境没有安全感,或是用暴力来掩盖自己脆弱的内心,排斥与人接触、交往,处处有防备之心。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父母一味地吓唬,也许会使孩子丧失好奇心,抹杀他们的探索精神。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