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卿如果顺利地当上市委书记,就等于在宓江省的政治格局中站稳了脚跟,可进可退。但问题的关键是,书记刘定国是否有明确的去向?之前,他们两人在工作中的配合还算和谐,因为给省委书记当过秘书,刘定国一直让他三分,他也利用这一点迅速在雎阳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们两个都不明说,但事实就是那样,工作干出成绩,书记提拔,市长接任书记——所以,刘定国稳稳地当他的书记,任由万长卿在工作上冲杀。他们两人最清楚不过,市委书记和市长起内讧,谁都没好果子吃,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次,书记刘定国似乎不再顾忌他们之间的默契,自己选管家,他非要插个人进来,什么意思嘛?肯定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万长卿左思右想,觉得自己应该尽快去省城一趟,开年就会召开省人代会和政协会,宓江省的班子怎么定,很快就会有分晓,一旦尘埃落定,什么就都来不及了。他给张德禄打电话,让他准备东西,周末随他去省城。
梅林县常务副县长雷东生觊觎市府办主任已经有些日子了。他的父亲曾经是个小商人,从小就给儿子灌输一个道理:发财须趁早。没想到,儿子的领悟能力远远超出父亲的意料。
在雷东生看来,凡事都须趁早,迟了就只有喝西北风的份儿了。所以,雷东生是上学赶着年龄上,在班上一直都是年龄最小的,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坐第一排;参加工作早,大学毕业那年只有十九岁,工作三年就提了副科级。到了官场上,雷东生把他父亲的那套理论活学活用,变成了“当官须趁早”。
雷东生曾经很孩子气地算过一笔账:十九岁参加工作,二十一岁提拔副科级,二十六岁提拔正科级,三十一岁提拔副县级,三十六岁提拔正县级,四十一岁提拔副厅级,四十六岁左右提拔正厅级,五十一岁左右副省级,五十六岁左右正省级……就这样五年一个台阶的数上来,中间还不能有任何耽搁,能混到国家领导人的行列,就都六十过了,看看,不趁早怎么办,紧赶慢赶都踏不上步子,还敢耽搁?
事实上,雷东生在二十九岁上就提拔成了梅林县的副县长,干了五年,没能像他计算的那样再上一个台阶,只是成了梅林县的常务副县长。
做了常务副县长的雷东生才三十四岁,确实很年轻,很有前途,连普通老百姓都认为他是雎阳政界的一颗耀眼明星。只是,在常务副县长的位子上很快又干了三年的雷东生,没有看到自己当县长的任何迹象。
这让他有些焦急。他的前面还有常务副书记,人家的资历比自己老,排名比自己靠前,年龄上也很有优势,四十出头,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要提拔县长,优先考虑的肯定是常务副书记,而不是他这个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