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方面衡量,雷东生都觉得自己在梅林县争取做县长很冒险,弄不好,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后落个常务副书记的帽子,或者人大、政协主席的帽子,无法隧自己的心愿,还不是白折腾?
台阶肯定是要上的,怎么个上法,得讲究一定的策略。
雷东生认为得动点儿脑筋,动点儿大脑筋。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水是要流动的,否则,这水就成了死水;人也是需要流动的,树挪死,人挪活嘛。
雷东生决定在“转”字上下功夫。他考虑了很长时间,认为自己只有“转”到更高一级的部门去,才能盘活自己这潭“死水”。
所谓高一级的部门,也只有雎阳市的各部委局,这些部门的一把手,对他来说,仍然很具诱惑力,虽然与一个县的书记县长没有可比性,但对雷东生而言,争取市直部门的正职,远比争取县长来得容易,成功的概率也会大许多。同样,对雷东生来说,市直部门的正职并不影响他向更高一级的职位奋斗,相反,这些部门正职会成为他的一个很好的跳板。
衡量来衡量去,雷东生锁定了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个位子。原因很简单:一是其他部委局没有空缺,只有市府办主任刚刚调任省厅,暂时空缺;二是市府办主任的位子很有弹性,进可攻退可守:进,则可以直接竞争副市长;退,则可以到下辖各县去当一把手,运气好一点儿当县委书记,最不济也能当个县长;三是市府办主任上可接触省上领导,中可联系市上领导,下可跟各县头儿打成一片,进而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圈子,易如反掌。
年轻的副县长雷东生不想在梅林这一棵树上吊死。他想找一棵更大的树,更具生命力和爆发力的树,这棵树就是市委市政府,他要在市委市政府的这棵树上谋一个合适的位子。
他把目标锁定在市府办主任的位子上以后,就立马展开行动。他的策略分几步走:一是工作上争取在公开场合多露面,尤其在省市领导面前;二是在周围的同僚和属下面前,姿态更加谦虚谨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把宝押在了雎阳锰矿集团公司的老总杨之栋身上。
雷东生原本和杨之栋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杨之栋在还没有发达、正在打拼天下的时候,和雷东生的父亲一样,只是一个小商人,两人之间一度还有过生意上的往来,后来,杨之栋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雎阳经济领域数一数二的大鳄,两人之间就几乎没有什么来往了。
等到雷东生步入官场,他认为凡是可以利用的关系,都得利用起来,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先把路铺好再说。于是,雷东生的父亲在儿子的逼迫下,掂一大箱梅林的好茶叶,硬着头皮领着儿子去拜见杨之栋——这一幕从雷东生当小科长的时候就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过,随着雷东生职务的升迁,送给杨之栋的茶叶,也由最初的百十元一斤改为几百元一斤,再到千十元一斤的高档茶叶。
刚开始,免不了也受一些杨之栋的小白眼,人家爱搭理不爱搭理的,十来斤茶叶也不放在心上。
雷父首先受不了,但雷东生认为很正常,人家是大人物,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只是小人物,受受白眼理所当然,问题的关键是,这白眼不能白受,总得有所回报——这不,雷东生从小科长干起,直到产茶大县的常务副县长,从最初在杨之栋面前受白眼的后生小子,直到成为杨之栋的座上宾。
后来的结果是,杨之栋每年喝的茶叶,就由雷东生专供了,但雷东生从来没有求过杨之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