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前面的章节,你已经知道对孩子的养育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侧面。你应该如何发挥所有这些侧面的整体作用呢?尽管在孩子的养育方面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但是父母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些总体上的指导方针来处理在养育过程中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
步骤一: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评估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你应该对你们的家庭关系进行一次详细的盘点:家庭氛围总体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家里是不是存在着许多愤怒的情绪?目前,在你们的婚姻、职业和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哪些压力?在孩子的行为和你的心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联系?即使是在最温馨、亲子关系最亲密的家庭里,当父母伤心或者愤怒的时候,孩子的行为也会变得糟糕起来。为了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做些什么呢?有些局面是你能够加以改变的,而有些局面你可能不得不帮助孩子去学会适应。你应该牢记,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应该是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养育、管教的技巧。养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愿意为了自己、为了父母而服从父母的指导。一旦你与孩子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亲密,他往往会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他高度的关心每个孩子都会有“表现好”的时候,你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时机,在孩子具有上佳的行为表现时,让他感到你特别容易亲近、特别关心他。要使孩子明白,如果他做出了良好的行为,他自己就会更加快乐,父母也会为他感到高兴。这样的做法能激励孩子不断地想要让父母感到高兴。
和孩子一起嬉戏你应该为孩子多多地提供生活中那些简单、质朴的乐趣。要选择那些你和孩子能从一起玩耍中获得乐趣的活动,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有最佳的行为表现。
营造积极的氛围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擅长什么呢?是体育运动,还是手工技能或者音乐?什么样的环境状况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优点、同时又暴露出孩子最糟糕的缺点?在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同时,你要肯定孩子的优点。你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认可孩子个性中那些令人愉快的部分,而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批评孩子的毛病上面。孩子们需要的是充满肯定、赞扬的生活——比如,“真棒!”“谢谢你!”“干得很好!”“好极了!”等等。
创造条件使孩子获得成功应该尽力避免产生你和孩子都无法应付的局面。要认清孩子的极限和你自己的极限。有些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在公共场合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到公园去野餐可能比去饭店吃饭更轻松愉快一些。你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有报酬的工作,让他去负责某项任务。孩子要是学会了对各种事情或者其他人负责,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管好孩子的日常饮食尽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良的日常饮食并不是造成他们糟糕行为的原因,但是有些孩子在饮食方面得到合理的安排之后,在行为上会出现明显的进步。
舍弃那些不管用以及可能在你和孩子之间引发冲突的养育技巧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唠叨往往会使孩子躲着你,尤其是那些意志坚定的孩子。打孩子的屁股很可能会加剧孩子心中的愤怒。你对孩子的养育应该从孩子的内心着手去进行塑造。所有的养育方法、养育策略和专家建议都仿佛是暂时性的时尚装饰,它们或许能够改变孩子的外在表现,但是改变不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所能起到的一时之效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你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的话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养育方法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此外,你在塑造孩子内心的同时,还必须让孩子明白你是对他负有监管职责的、值得他信赖的大人。应该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会帮助你控制好自己。”
步骤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弄清楚孩子行为的大致轮廓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孩子在行为上的优势和弱点。首先你要记住自己的目标: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让人喜欢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并且帮助他培养起自我控制力。孩子行为上的一些特点能够给他带来益处,你应该把孩子的这些行为特点一一列出来,并且要弄明白哪些情形可以使这些行为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孩子会有最佳的表现?
西尔斯经典链接:扮演好成年人的角色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你和孩子都在努力地形成能够起作用的养育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必总是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向孩子解释一番——你对孩子的养育不需要始终让孩子能够理解。有时候,你必须做的只是要让孩子知道:“因为我要求你这么做。”孩子们其实也期望我们拿出成年人的权威来,他们的这种认识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扮演好孩子的角色。
在你描绘孩子行为轮廓的过程中,第二部分的任务是要列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最让你感到讨厌。什么样的情形会让他表现出最糟糕的行为?应该将你可以容忍的行为(小过失)与你无法容忍的行为(坏毛病)区分开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严重的坏毛病上,你将惊奇地发现孩子会自己改正那些小过失。如果孩子身上存在着总是大发脾气的坏毛病,那你就应该弄清楚是什么样的情形引发了他的脾气发作,并且要及早地进行干预。你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去尝试他有能力从事的各种有趣活动,并且要让他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如果你认为他的脾气发作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那就不必去管他,走到一旁去,甚至换一个话题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是由于受到挫折而发脾气,那你就应该向他表示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