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的方面,存在着一整套的俗语词汇,这些不正确的俗语只会增加孩子的性神秘感以及“肮脏”的色彩。如果不论是对于男孩还是女孩,你都不加区别地将两腿之间尿液喷射出来的神秘部位称为“尿尿”,那么会使孩子感到困惑。女孩子们有外阴和;而男孩子们有和阴囊。大多数的孩子在2岁半的时候就能理解并且使用这些词汇。当孩子们开始讨论他们的或阴部时,父母们往往会采用俗语或者隐晦的说法来称呼这些生殖器官,为的是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到尴尬,或者是因为这些父母从来都没有学会去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良好的感觉。
“如果你继续那么做,你的手上就会长出肉瘤。”
“你的眼睛会变瞎的。”
“你可不能再做那样的事,那会让你得病的。”
这些说法也许会使孩子感到害怕,从而不敢再继续那种坏习惯,但是,同时却让他们毫无根据地产生了罪恶感,并且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导致各种不健康的性态度。一旦孩子发现这些威胁的话都是假的,那么他们就会对你在其他的性问题上为他们提供的建议产生怀疑。
给予明智的劝告如果你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你必须同时给孩子一些明智的建议。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足够大,你可以尝试一下和他进行如下的交谈:“约翰尼,你自己的玩起来感觉很好,它是你身体的一个很好的部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干过这种事。但是,过多地玩弄自己的会妨碍你去做那些同样能让你感觉良好的其他活动。你愿意做哪些其他的事情呢?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些什么?”尽管父母们很可能会感到不自在,但是这样的交谈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良机,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意识大有裨益,而且还可以强化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请老师来代替你教育孩子如果你像许多父母一样,觉得和自己的孩子讨论性问题很不自在,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从你的身体语言以及不自然的措辞当中感受到性是一个猥亵的话题。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具有了的习惯,你可以请求孩子的医生把讨论这个话题作为身体检查的一部分。多年以来,数以百计害羞的父母曾经请我来承担这项任务,我答应了他们,但又有所保留,因为那些父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委托给别人去完成,这种做法使他们自己失去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和顾问形象的良机。孩子会认为父母把他的秘密透露给了别人,当然,如果医生或者其他的指导者通过正常的关于性问题的交谈来展开这个话题,而不是对孩子进行责备和非难的话,那么这种情形就不大可能发生。对于养成了习惯的孩子,进行如下的提醒是很有好处的:“你应该记住西尔斯医生对你那么用力地摩擦阴部是怎样说的。”
为孩子提供其他手段来释放紧张情绪我曾经给一个6岁大的小女孩莱拉做过诊断,她在上床睡觉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进行过度的,以至于引起了生殖器炎症。她那直觉敏锐的父亲很准确地判断出她的这个坏习惯是为了释放紧张的情绪。我们通过解决引起莱拉感到紧张的那些原因来帮助她,并且示范给她看另一些缓解焦虑的手段。在这个孩子的生活当中,最近存在着相当多的压力:刚搬了家、学校是新的、朋友们也是陌生的。她的父母帮着她一起来适应这些变化,在她慢慢地进入梦乡的过程中,他们轻轻地给她挠背,为她哼一首歌曲,或者放上一些柔和的音乐。她不仅从的坏习惯中解脱了出来,而且还认识到,在困难的时候父母会给她提供宝贵的支持。
有些人用“”这个词来表述刺激生殖器从而达到。但是,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童年时期的由哪些因素组成呢?到了3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通过刺激生殖器来唤起,因此,严格地说,3岁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的能力。有些人认为把“”这个词用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实在是太过分了,应该把这个字眼专门用于描述已经有能力达到的青春期的孩子。因此,如果你认为采用“玩弄生殖器”的说法比采用“”这个词感觉更为舒服的话,那么你完全可以将孩子的行为称为“玩弄生殖器”,或者采用任何你自己认为妥当的说法。我们发现这些词汇在使用上存在着程度的差异:“玩弄生殖器”指的是短时间的、使自己心情愉快的抚摸;而“”指的是刺激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点。
§chapter19特殊阶段对特殊孩子的管教
父母和孩子如何开始相处,这对他们之间的养育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有些父母能够轻松自如地管教孩子,有些孩子也容易被管教。而另一些父母却缺乏引导和纠正孩子的信心,部分的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年幼的时候受到了不适当的养育。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本书的前几章能够帮助你树立起做父母的自信,为你的孩子带来一个你自己不曾有过的良好的人生开端。在本书中我们首先讨论依附性养育,这里所谓的“依附”,指的是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方式。我们关于养育孩子的教程首先为你提供了在孩子幼年时就与他建立起感情联系的方法,这时候的小家伙还处在培养、塑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你建立起对自己孩子的敏感;帮助你了解什么是与年龄相称的行为;帮助你的孩子做到充分、自如地表达自己,克制自己的愤怒,并且培养起自信心。从这样的基本关系当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出了充满挚爱亲情的引导。依附性的养育给父母和孩子都带来了好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开始多投入一些努力能够让你在以后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可以让你无需去做我们在本书第二部分中讨论的那些补救工作。
对多动症孩子的管教
当5岁大的瑞恩来到我的诊所进行咨询时,他的行为简直是乱七八糟,他的父母鲍勃和特里被他弄得疲惫不堪。早在娘胎里的时候,瑞恩就已经让特里知道他将来会是一个麻烦。他总是在妈妈的子宫里胡乱踢腾,重重地捶打着妈妈的肚子。从出生开始,瑞恩就不停地给别人制造着麻烦,甚至是育婴室里的护士都认为他“很难伺候”。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襁褓中的瑞恩非要大人抱在手里不可,一把他放下来他就哭个不停,在那些日子里,特里说起瑞恩总是牢骚满腹地给他贴上一大堆负面的标签:“哇哇地哭个不停”、“总是大惊小怪地哭闹”、“太难伺候”、“真是让人费劲”、“容易激动”、“过于敏感”、“真让人筋疲力尽”,而且她还总是不停地念叨,“我根本没办法把他从手里放下来”。父母对瑞恩照顾得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但是他们对瑞恩的行为感到十分失望,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遇到了一群所谓的育儿专家,这些人向他们错误地建议“随他去哭”、“你们抱他抱得太多了”、“他会学着自己安静下来的”、“你们太溺爱他了”,这些建议让鲍勃和特里相信,孩子的行为如此,完全是他们的过错;他们那些朋友们的宝宝看起来都是那么知足、快乐。于是,“为了他自己好”,鲍勃和特里对瑞恩的哭闹越来越不去理睬了。
一位朋友这样建议他们:“别担心,当他会走路、并且会一个人玩之后,他的行为会好起来的。”可是当瑞恩开始会走路的时候,家里就像刮起了旋风。他把每个房间都破坏得乱七八糟,把玩具扔来扔去,使他周围的环境和他自己总是不断地面临着危险。打他屁股是根本不管用的。瑞恩的奶奶护着他,为他的行为辩解说:“他爸爸小时候就是这样。他只是个孩子。”埃玛阿姨这样劝解他的父母,“他会慢慢变好的。”但是瑞恩并没有慢慢好起来,反而越来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