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尽早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即使是2岁大的孩子也能够学着说“请”和“谢谢”。尽管学步期的孩子们还不明白这些用语在社交礼貌方面的意义,但他们能意识到“请”是你在向别人提出要求,“谢谢”是你在结束一次与别人的行为互动。至少你已经在孩子的词汇当中撒下了这些社交礼仪的种子;在这之后,他们就会懂得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来让别人感到高兴。如果你要求学步期的孩子给你一样东西,应该用“请”来开始你的要求,用“谢谢”来结束。这样他就会明白这些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因为爸爸妈妈经常使用它们,而且在使用这些用语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是露出和善、亲切的表情。
西尔斯经典链接:打小报告
“妈妈,安德拉昨天拿你的新衣服去玩……”父母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搬弄是非的陷阱。孩子打小报告的动机当中有着一些不安分的、甚至是狡猾的因素。但是,在有些孩子的意识中,认为打别人的小报告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必须向父母报告。那么,父母在听到孩子的小报告后该怎么办呢?下面的一些方法能帮助你详细地调查孩子提出的指控,并且有助于你决定什么时候该采取行动、什么时候根本不用去管它。
孩子告发的问题究竟是小过失还是大错误?为了使你自己做到不偏不倚、并且使孩子们在社交能力上有比较好的发展,你尽量不要卷入到孩子们鸡毛蒜皮的口角中去。“爸爸,爸爸,苏西用她的零用钱去买饼干给她的朋友们吃。”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或许还是件好事)。你不必去追究这件事,但也不要反过来责备打小报告的孩子。有时候,正是打小报告的孩子让父母得以知道一些秘密,而这些秘密又是父母必须掌握的;你确实应该随时掌握那些大的问题。如果孩子告发的只不过是小过失,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好了。如果你把一个小问题当成个大错误,特别是孩子提出的指控存在着许多疑点,那么往往会在打小报告的孩子和被指控的孩子之间引发憎恨的情绪。打小报告的孩子提出的指控可能一点儿都不准确。要当心打小报告的孩子用编造的谎话来报复或者贬低兄弟姐妹。一旦他发现有人在听他讲故事,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实。
要考虑小报告的来源。打小报告的孩子是不是诚实可信?他过去有没有歪曲过事实?马修是我们家里的“正派人”,看到任何不正当的行为他都会向我们报告,我们一直都很尊重他的诚实和正直,仔细地听他讲。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的这个禀性使他在兄弟姐妹和同伴中产生了不良的印象,尽管他们暂时还不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我们正在帮助马修放随和一些,不要过分热衷于在家里充当司法部长的角色。从我们的反应当中他也渐渐地明白,他所报告的事情我们根本就不会去管。对于家里出现的那些过失,他逐渐地变得宽容了起来。当他(或者其他孩子)确实有重大的事情要报告时,我们会对消息来源的身份给予保密。
如果5~8岁的孩子总是打兄弟姐妹或者伙伴们的小报告,那么你可以采用这么一条有效的准则:除非有人将受到伤害,否则我不愿听到“我要告诉妈妈”这样的话。一旦习惯于打小报告的孩子长大到了会写字,那你就可以设立一个检举箱,让他们把小报告写下来。你应该让对打小报告上瘾的孩子变得随和一些,不要让他把这种嗜好带到学校里去。他的老师会为此而感谢你的。
为孩子做出讲礼貌的榜样从2岁到4岁,约翰尼听见什么,他就会说什么。在你每天与别人的交流当中,应该让你的孩子多听到些“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等等的礼貌用语,并且要同对待成年人一样的礼貌态度来对待你的孩子,让他从中把握有礼貌的谈话的特征与风格。
西尔斯经典链接:勿把过错转嫁到孩子头上
你是不是经常会责怪你的孩子,从而使自己摆脱困境?几年前,在一次外出购物期间,玛莎丢了钱包,于是她对当时只有6岁的海登发起了脾气,责备她说:“海登,要不是你让我分散了注意力,我就不会丢失我的钱包。”玛莎把过错转嫁到了海登的头上,从而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一个比较有理性的朋友那时正好与她们在一起,她对海登伸出了援手,问孩子道:“海登,你觉得这是你的错吗?”海登并没有错,这位朋友的介入帮助玛莎认识到自己是在转嫁责任。作为父母,我们俩都有这种倾向,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对我们这么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抱怨别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每当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过于严厉,你能够猜想到这种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大人往往会把过错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们很容易成为父母的替罪羊,但是,这副担子实在是太重了,他们承担不起。此外,这种做法还为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有些父母教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时去抱怨环境。在孩子奔跑到桌子边上、撞到了头之后,他们会说:“你这个坏桌子!”,以此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停止啼哭。转嫁过错会使孩子不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大人如果这么做的话,只会进一步使孩子更加不负责任。
教孩子学会称呼别人的名字每当我们向孩子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总是首先称呼他们的名字:“吉米,你可以帮我干这件事吗?”我们的孩子于是就从中学会了这种社交规范,和我们说话时会首先加上称呼:“爸爸,我是不是可以……”或者“妈妈,请你能……”我们的儿子马修现在9岁了,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这些语言工具,能够本能地应用它们。马修认识到,如果他选择适当的时机走到我的身边,看着我的眼睛或者拉着我的手臂,叫我“爸爸”,并且加上“请”、“我是不是可以”之类的礼貌用语,那么他几乎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即使是在我知道自己受了他哄骗的时候,我也极容易为他彬彬有礼的态度所诱导。虽然对于马修有礼貌地提出的那些愿望,我并没有总是让他如愿以偿,但我每次都会表扬他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西尔斯经典链接:向孩子打招呼,表示你注意到了他
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语:“孩子们应该待在父母看得到的地方,但必须保持安静。”这句话大概是没有孩子的人想出来的。你应该让孩子参与你们大人的活动,在现场没有别的孩子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如此。当你和你的孩子处于成年人占大多数的场合时,把孩子排除在你们大人的活动之外会使你惹上麻烦。即使是平时十分乖巧的孩子,这时也会想要做出令人讨厌的举动,从而来引起你对他的注意。让孩子参与进你们的活动,这能够教会他许多社交的技巧;向他打招呼、表示你注意到了他,这能够向他表明他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