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是孤独一人
如果你下力气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就可以使他避免做出撒谎和偷窃的行为。
你应该深入地去挖掘孩子偷东西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很重要。如果长期持续的偷窃和撒谎背后的问题没有被纠正,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着错误行为的多次重复,孩子会让自己相信偷东西并不是什么过错。他对自己内心的良知和你的教诲都已经麻木不仁。没有了良心不安的孩子很有可能成长为缺乏控制能力的成年人。
表扬孩子的诚实5岁大的孩子捡到一个钱包,并把它交给了你。你好好地去表扬他吧!但是要注意,该受表扬的仅仅是他的这个行为。“谢谢你把捡到的钱包交给妈妈。现在,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的主人。我敢打赌那个人一定很高兴你捡到了他的钱包,就像你丢了很重要的东西、别人捡到了还给你后你的高兴劲儿那样。”不要对孩子说:“谢谢你说了实话。”有些孩子对把捡到的钱包留下来连想都没有想过,所以你不应该让他们知道还存在着做出不诚实行为的选择。不论你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表扬,你都应该让他知道他做到的正是你所期望的。
欺骗
孩子们都会有骗人的时候。但是,就像“撒谎”和“偷窃”一样,“欺骗”是成年人的概念,不到7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懂得“欺骗”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成年人来说,欺骗和撒谎或者偷窃是类似的,但是对于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规则的孩子来说,他还无法理解为什么规则是不可变通的。你最好能够用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公平——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欺骗。即便是一个6岁大的孩子也能理解“公平地玩耍”的概念。你要教育孩子欺骗是不对的,因为这对于一起玩游戏的小朋友们来说不公平。问问他如果在游戏时他公平地玩耍而小朋友们却欺骗他,他会有什么感受。在你和6~9岁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应该去留意观察这么一种现象:即使这些孩子在一开始就已经明白了游戏规则,他们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经常性地对游戏规则作各种各样的改变。只要所有参加游戏的人都同意,在游戏开始之前改变规则是毫无问题的,这种规则的更改会增加棋类游戏(或者单调的游戏)的创造性。
对于在学校里骗人的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很好地扮演起侦探的角色。孩子是不是毫无良心自责地骗人?(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参见下页“健康的负疚感”的有关内容。)许多时候,孩子是由于受到父母的压力或者受到学校里竞争意识的影响才被迫去骗人的。一心想要取悦满怀期望的父母,这种会强烈得甚至盖过孩子心中最为坚实的是非观念。在自我形象比较薄弱的孩子看来,自身的价值等同于取得的成绩,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欺骗的诱惑尤其强烈。如果他赢了,他就是胜利者;反之,如果输了,他就是失败者。所以他必须赢,即使是不得不用欺骗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你总是和自己的孩子竞争,或者在与别的成年人一起玩耍(或工作)时给孩子们作出了胜过别人才有意义的榜样,那么这种不管采用什么手段都要赢过别人的不健康意识就会在孩子的头脑里培养起来。
你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里避免受到骗人的诱惑。要留神、小心,只给孩子施加适当的学业压力,压力太小他会变得懒惰、无聊,而压力过大又会使他放弃、或者以欺骗来达到目的。你应该努力去找到一个适合你孩子的平衡点。我们让自己的孩子们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在学校里取得了好成绩能让你感觉良好,好成绩只是走向成功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告诉他们,取得好成绩首要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感到高兴,其次才是取悦父母,他们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决于他们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孩子们诚实地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们就会感到很高兴——他们已经尽了全力,我们不能再苛求他们。
西尔斯经典链接:健康的负疚感
我从教师和执法官员们那里听到这么一个抱怨:“孩子从来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情。”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孩子总是做错事情,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健康的负疚感。他们也不太在乎自己,因此做错了事情不会感到难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本书中花了许多篇幅来告诉父母们要培养敏感的孩子的原因。当孩子们的行为出现错误时,他们应该感到悲伤才是。对于错误的行为他们应该感到良心的不安。这是一种健康的负疚感,能帮助孩子在行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纠正那些错误行为。
一天,我们听见家里的一扇窗户被打破了。当我们走出房间到前院去看看是谁闯的祸时,8岁大的马修走向我们。他听到我们叫了邻居家小孩的名字,因为当时我们只看见这个孩子。我们看得出马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该不该告诉我们他应该为不小心砸碎了窗户负责。马修好不容易才让自己把实情讲了出来,他与我们之间的相互信赖不允许他对我们隐瞒真相。
教你的孩子学会道歉
向别人道歉能帮助你的孩子承担起错误的责任,并且能为他提供一种改正错误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孩子从错误的泥潭中摆脱出来。道歉可以缓和气氛,有助于修复和别人的关系,为人际关系带来一个新的开端。为了教育你的孩子学会道歉的艺术,可以尝试以下的这些方法:
为孩子做出道歉的榜样一旦你自己做了错事,那就应该承认错误。在你对别人作出了过度反应时,应该这么道歉:“真对不起,我对你大吼大叫。我不该对你这样发脾气。主要是因为我今天过得很不顺当。”我已经多次这样向孩子们道歉。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道歉,这样才能使生活更为美好。这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十分重要的课程。对自己的孩子说“抱歉”并不意味着你懦弱、退缩,而是表现出了你的勇气和力量。在工作中,即使是“老板”做出了不近人情的行为,他也得道歉。如果一个孩子从未受到过别人的道歉,那么当你要求他向别人道歉时,他会觉得只要求他对别人说“抱歉”是很不公平的,他将无法理解道歉的过程,很可能会拒绝道歉,这样,一次本来可以让孩子受到教育的机会就错失了,感情受到了伤害的孩子会躲得离你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