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伤害了另一个孩子你注意到一个孩子为了得到一件玩具而打了(或推了、踢了)另一个孩子。你应该告诉孩子采用另一种办法来得到这件玩具,并且要做给他看。“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想要得到那个玩具,应该等到别的小朋友玩好了之后,或者告诉妈妈,我会定好时间让你们轮流玩。我要从你那儿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我是不会打你的,我会好好地向你提出请求。”如果打人的孩子不与你合作,应该要求挨打的孩子这么说:“我不再与你一起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并且停止打人。”2岁大的孩子还不能说出所有的这些词句,但他们懂得这些话的意思,因此你可以替他们说出这些话,让打人的孩子去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将侵害别人的孩子暂时罚出场外“咬人会伤着别人,伤害别人是错误的。你来坐在我的旁边。”一般到了2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够在侵害别人和由此带来的后果之间建立起联系。你应该鼓励孩子说“对不起”。如果他打别人时一点儿也不生气,那么他很可能本来是想要亲吻或拥抱别人。
为孩子做出不侵害别人的榜样生活在好斗环境中的孩子会变得具有攻击性。你是怎样来表达失望情绪的?你又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冲突、向别人传达你的观点?好斗的行为具有传染性,学步期的宝宝和年幼的孩童会从年长的兄弟姐妹那里学会好斗的行为。如果年纪幼小的孩子看到大人之间殴打,那么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殴打别人是你对待别人的方式。你应该要求年长的孩子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向他们指出他们是小宝宝们的榜样,并且告诉他们要净化自己的行为,既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比他们年纪小的孩子们。
抢夺别人的东西是学步期的孩子以及学龄前儿童中常见的侵害性行为。(请注意,你不要从孩子的小手中把东西夺过来,从而在无意中给孩子做出了抢夺东西的榜样。)要平静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能拿那件被他抢过去的东西,并且要求他把抢到手的东西还给别的孩子或者交给你。你可以用另一个东西来交换他交出来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即将损害某个珍贵的东西,或者很可能会用某件东西伤害到他自己时,那你就应该采用严肃的口气和身体语言来告诉他你希望他立刻放下那件东西。
避免引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在一次生日聚会上,一位母亲向一群男孩发起了一场狩猎搜索活动——在她家里的所有地方进行搜寻。为了调动狂热的情绪,她还提供了一份优胜者的奖品。你可以想象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不仅屋子里被搞得乱七八糟,孩子们也受到了伤害。他们相互打斗,推撞,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想要找出隐藏着的珍宝。结果他们的皮肤被伤着了,他们的感情也受到了伤害。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一定要避免导致孩子做出糟糕行为的局面发生。
使顽劣的性格柔顺起来对用力敲打玩具、猛击洋娃娃、踢打小猫、捶打墙壁的孩子,你要多加照管。尽管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这些行为也可能是心理紧张和愤怒的红色警示信号。做出这样行为的孩子很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你除了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之外,还应该鼓励孩子玩比较温和的游戏:“要拥抱小熊。”“要轻轻地爱抚小猫。”“要用心去爱洋娃娃。”
给予奖励3岁以上的孩子会对奖励作出很好的回应,比如你可以制作一张“没有打人”的图表:“每天你友好地对待小朋友的话,我们就在图表上贴一张笑脸。如果你有了三个笑脸,我们就去吃冰淇淋。”
使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有些冲动的孩子不用思考就会做出打人的举动。你应该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一出现打人的念头就马上想起另外一些替代行为,从而帮助3岁以上的孩子克服打人的冲动:“每当你感到自己快要打人的时候,就马上抓过一个枕头来重重地捶打,或者绕着院子跑上几圈。”你可以为孩子示范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下次你想要打人时,让孩子看着你怎样摆脱打人的念头,抓着你自己的手并对它说:“听着,我的手,你不应该打人。”他会认真听的,尤其是他就是你想要打的人。
加以双倍的管教如果孩子变得常常无礼地打人,并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你的权威,那么父母必须加以双倍的纠正。6岁大的蒂米发起了脾气,并且打他的妈妈。她立刻让他坐下来,直盯着他的眼睛,让他牢牢地记住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能打自己的双亲;打父母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必须坚决地加以纠正。她让他回自己的房间去。在这次让他暂时罚出场外之后,妈妈和他讨论了他的愤怒。在这一天的晚些时候,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而他已经和蒂米谈过此事了。爸爸进一步加强了事态的严重性,告诉蒂米说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我不会允许你打我所爱的女人。”这个聪明的爸爸通过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情感,将他对孩子的管教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进行监督让好斗的学步期孩子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与邻家小孩子一起玩耍,这样的做法既不公平,也不安全。如果你的孩子性情好斗,那么在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你应该让其他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一起来分担你对他的担忧,请求他们帮助你缓和孩子的侵害性行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孩子的侵害性行为,尤其是咬人的举动,会损害你们和别的家庭的友谊。咬人的孩子的父母会感到窘迫,而被咬的孩子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受到了伤害而愤怒。咬人的孩子的父母会由于孩子的行为而遭受指责(他们是“坏孩子的坏家长”),因而大人间的友谊会变得冷淡起来。
老师们和托儿所的保姆们也必须留心地监管性情好斗的孩子,以免让这种好斗的态度影响到全体孩子。当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习什么才是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如果孩子们看到或感觉到侵害性的行为受到了纵容——特别是如果咬人的孩子成了大家注目的焦点的话(“留神,他是咬人的孩子”)——他们就会学会为自己贴上好斗的标签,并且可能使好斗的行为成为自己行为举止的一部分。尽管侵害性的行为需要大人立即加以关注,但应该千万小心,不要让别的孩子们认为这种不良的做法是获得关注的途径。你应该寻找机会去表扬别的孩子的良好行为。
穿衣的训练
你会花许多时间去为你的孩子穿衣、打扮。下面我们给出了一些更有效率地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能够让你和孩子都喜欢上这件事情。
预先做好计划在为孩子购买衣服之前,你首先要在自己的想象中把孩子打扮起来。要选择容易穿上的衣服,至少要选大一号的,纽扣和暗钮要尽量少。要去寻找那些脖领宽松方便、有弹性的衣服,以免夹痛了孩子娇嫩的耳朵。应该选择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能够方便地穿上、脱下的套装。
在孩子的头脑中培养起良好的穿衣记忆从孩子换尿布时的举动,你就可以看出他将来对穿衣的接受方式。到了1岁的时候,大多数喜欢穿衣服的孩子都会在大人给他们穿衣时采取配合的态度,有些孩子到2岁半的时候就会自己穿衣,到了4岁的时候他们就会完全由自己来穿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