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2 / 2)

重视消极阶段。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消极阶段时,你千万别感到恼怒。当然,有时候你会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不适宜在消极阶段进行诸如训练孩子学会控制大小便等养育项目,你如果一定要这么做,那么必定会失败,而且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与你顶撞。重视消极阶段的另一个途径是不要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胜任的行为而惩罚他。你应该用非惩罚性的办法来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情况进行引导。就像在进餐训练中应该允许他慢慢来一样,身体是孩子自己的,你应该相信他能够学会这些基本技能。

事先做好计划。养育问题很可能发生在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向另一个成长阶段过渡的时候,或者发生在家庭有较大变故的时候:比如迁居、新添了一个弟妹、家里有了病人等等。最近我的诊所来了一家人,他们原先很讨人喜欢的孩子脾气变得很坏。原来这家的母亲刚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同时孩子开始上一所新学校。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如果有可能,当孩子还没有顺利地适应他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父母应该选择在另外的适当时间来进行自己生活中的重大变化。

有些行为虽然“正常”,但也不能允许。一位了解自己宽容度的母亲这么说:“博比和吉米,你们听着,我不管书上怎么说,打架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所谓养育,部分的工作就是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度过不同的成长阶段,以及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你们一起生活。孩子早期的家庭生活就好像是野营拉练,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一个孩子必须学会如何与家庭成员相处,这样才能为将来的社会关系做好准备,他必须具有适应能力,学会根据家庭的特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利是一个天性活跃、喧闹的孩子,他被要求安静地玩几天,因为妈妈正从病中恢复,而且患有头痛。让孩子懂得太阳升起后除了照耀自己之外还照耀别人,这对孩子很有益处,教会他不要只顾自己。孩子们必须学会根据家里的规矩来调整自己,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适应社会的各项规则。

在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养育,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尽管确实有必要调整你对孩子的养育方法以适应他的天性和不同的成长阶段,也确实有必要在养育进行得十分费劲的时候放宽你对孩子的容忍度,但你没有任何理由不要求、不帮助孩子服从你的管教。说一句“他只是在经历一个阶段”或者“那不过是他天性的一部分”,不能把孩子的错误行为轻易地敷衍过去。

引导学步期孩子的行为

在学步期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你首先应该做的是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感情需求,并且要对他的成长发育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一旦你了解了学步期孩子会做出怎样的行为以及他们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你就能够很容易地做到宽容那些你无须去加以纠正的行为,对那些必须禁止的行为也容易进行纠正。

当你的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他就正式进入了学步阶段。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你的角色从只是简单地照料、养育孩子扩展到了要为学走路的孩子提供一个探索和学习的安全环境。一般来说,你对初学走路的孩子的行为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必须实事求是:学步期的孩子冲动、坚决。这些品质是他们所必需的,能让他们不断地学习,让他们在生活中遭受了小挫折之后能够很快地恢复过来,而且,初学走路的孩子开始认为自己是独立于妈妈的自主个体,这既让人感到兴奋,又着实让人担忧:学步期的孩子已经准备好摆脱婴儿期的诸多限制,但还不具备可以脱离保护的能力。

对于一个受到依附性养育的孩子来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克服学步期的矛盾心理。由于他习惯于自己总是对的这种感觉,因此他往往不太会进入让自己感到错了的境地。由于他在对自己和照料人的信任中进入学步阶段,因而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行为方式中就存在着一种平衡。他的行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使得他相当有魅力,能吸引人的注目。依附性养育的母亲像读一本书那样阅读自己的孩子,推测下一页将发生些什么。她将学会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引导处于学步期的宝宝的行为。

西尔斯经典链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1岁大的宝宝摇摇晃晃地向电灯的电线走去。你不要马上赶过去一把将他抱开,这么做会引起他的反感,让他大发脾气。你首先应该叫他的名字,或者你知道你说一句什么可以让他在行走过程中停顿足够长的时间,以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应该迅速地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安全的东西上去。举例来说,在劳琳小的时候,每当她快要开始淘气的关头,我们就会赶紧向她叫道:“劳琳!”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让她感到意外,使她暂时忘记了原先的目标。她会回答道:“哎?”然后我们就赶紧转移她的兴趣。到了现在,这个办法还时常能对劳琳起作用。

给宝宝的行为提供重新引导宝宝的头脑里充满着数以百计的词语联想。在马修的成长日记中,我们记录了这么一个联想模式,当我们对16个月大的马修说“走吧”的时候,他就会拿起包宝宝用的三角吊带跑到门口去。在对他的养育中,我们就利用了这个联想能力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当我们看到马修快要开始大大地淘气一番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他说“走吧”。这个提示信号诱导他的思维和肢体改变了方向。我们把许多这样的提示词语(比如“皮球”、“猫咪”、“走吧”等等)记录下来,做成了一个表格,把它们作为对马修的“重新引导”。当然,光这么说还不行,你还必须继续做下去,带他出去走一走,或者去玩一会儿皮球,或者去找猫咪;如果只说不做,你的孩子就会变得不信任你,你也就失去了一个有用的管教手段。14~18个月大的小孩子需要大人花费许多精力来满足他的要求。到了18个月之后,你可以开始对他说“现在不行,以后再说吧”,或者诸如此类的话。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到另一件事情上。

我们的劳琳是个性情倔强的孩子,她在17个月大的时候总是固执地要到隔壁房间去找她的妈妈,而妈妈正在酝酿写作。当我伸出胳膊把她挡住的时候,她会生气地把我的胳膊推到一边去,并且对我大发脾气。我向她传递了她必须与我待在一起的信息,但是我决定要通过游戏来做到这一点。我不再去强行阻止她,而是在我用胳膊挡住她的时候让她玩我的胳膊,玩着玩着,我们两个很快就转而玩起了猜拳游戏;在这之后,当她用小手把我的胳膊推开时,我就会拉着她的小手,教她轻轻地摸我的胡须,她会因此而大笑起来。用不了多久,劳琳就忘记了原先那个要到隔壁房间里去的强烈念头,觉得和爸爸在一起玩也很开心。转移劳琳的注意力需要花费时间,还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但是这么做使我们俩都避免了心力交瘁的折磨。我真正地使我们父女之间的关系加强了,避免了父女之间出现不愉快的肢体冲突。孩子越固执,父母就越需要在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品行方面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