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比起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来得更为重要。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助你及孩子成为“通情达理”的人的过程。
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chapter20~1岁: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有些孩子管教起来会比较容易?我们夫妻俩在生儿育女中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结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孩子管教起来就越容易。为了帮助大家认识父母和孩子的亲密程度与管教孩子的难易程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为大家讲述我们对数以千计的父母与孩子的观察,还将提供其他研究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观察和结论。
我们的观察我们注意到,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使他们比较容易管教:
·他们想要讨人喜欢。
·他们愿意听大人的话。
·他们有比较强的自制力。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父母喜欢的。
同样,我们也注意到,与孩子关系亲密的父母有下面的一些特点:
·他们会对孩子的要求作出体贴的回应,而不是置之不理。
·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所作出的回应是适当的,既不会过分地迁就孩子,也不会过分亏欠孩子。
·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行为都有敏锐的觉察。
·他们以引导的方式管教孩子,从不试图去控制孩子。
其他研究者的观察除了我们自己的观察以外,我们也阅读了大量最为可信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的目的旨在回答父母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这个古老的问题。这样的研究被称为依附性研究。依附性研究通常采用“无忧虑地依附父母的孩子”和“忧虑地(不安地)依附父母的孩子”这样的术语,我们把这两种孩子分别称为“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和“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孩子”。这些情感研究报告给出的印象最为深刻的结论是: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骨肉亲情之外,父母角色的确立源自于孩子出生后最初几年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依附性研究者发现,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几乎在能力和行为的所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玛莎与马修是如何建立起亲密关系的
我们俩十分喜欢阅读我们9岁的儿子马修的学校报告书中老师对他的评价:“他真是十分专心。”“他做得实在是太好了!”朋友们也当着我们的面这样称赞马修:“和他在一起真让大家开心!”“他是我儿子的好榜样。”一次马修和一个小朋友为玩具发生了争执,在一旁观察的家长事后告诉我们:“马修很会体谅其他孩子的要求,这真让人吃惊。”一位刚刚做了妈妈的女士在看到玛莎对马修和他兄弟之间的一次争吵进行了管教之后,问玛莎道:“你怎么知道该做什么呢?”
马修是怎样成为这样一个乖巧孩子的?是他害怕被大人惩罚,还是他天生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自制力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马修对处境的敏锐观察会让他自己避免陷入麻烦?为什么马修母子之间会那么的亲密?实际上,对马修的全部调教要追溯到他出生的那一天。
马修一生下来,玛莎就赶紧把他揽在了怀里。离开了妈妈温暖的子宫,马修躺在妈妈的怀抱里,与妈妈肌肤相亲,他发现这里是一个舒适的好地方。他在玛莎的怀里吃奶,紧贴着妈妈的胸脯,被妈妈的臂膀环抱着,对他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新的“子宫”。他睁开双眼,看到玛莎的眼睛正深情地注视着自己。马修从所有这一切当中已经感悟到自己应该待在哪儿,并且能够感到哪里是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马修很快乐,尽管他和母亲之间已经不再有脐带相连,但是妈妈产后较高的荷尔蒙水平,以及新生儿让别人懂得他需求的能力,仍然将母子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马修的出生都没有给母子之间带来任何的距离。白天,玛莎把马修抱在近旁,或者把他放在吊篮里,及时地照料他,仔细地回应他的每一个要求。夜里,母子俩紧紧依偎着睡在一起,妈妈给马修带来了安全和舒适。
这样的母子亲情就是对孩子调教的开端,并且始终贯穿于马修的婴儿期。马修一哭,玛莎马上就会去照料他,这让马修明白在他有了悲伤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舒适。由于妈妈每次对他作出的回应总是一致的,因此马修从中就学会了信赖他的妈妈,知道妈妈会把他放在心上,始终会关怀体贴他。有时候妈妈对马修的要求并没有作出“正确”的回应,比如马修的哭闹可能只是想要换一下地方,而玛莎却给他喂了一点吃的,但这并不会改变马修对妈妈的信赖。对马修来说,重要的是妈妈对他的要求作出了回应。尽管马修已经是我们夫妇俩的第六个孩子了,玛莎还是把他当做与众不同的一个,学着去了解他的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足够的耐心,玛莎与马修之间的交流有了千百次的反复练习,终于使这种交流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够获得正确的效果。日复一日的彼此沟通已经让玛莎学会了预判马修的要求,当马修开始变得愁眉苦脸的时候,玛莎知道他马上就会哭起来。彼此间的熟悉让母子俩相处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