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入冬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下过了两场大雪。由于喝酒有御寒的效果,因此市场上对酒的需求量越发大了起来。自从刘家酒坊的茅台酒上市以来,附近几个郡县,包括衡阳、长沙等地的大部分酒楼,都开始出售刘家的茅台酒。在卖茅台酒的地方,低度黄酒就少人问津了。
茅台酒的身影已经遍布荆州南部的湘江流域,北至长沙,南到桂阳,西达零陵。茅台酒源源不断地从刘家酒坊运出,不仅通过陆路的马车,也使用水路的船舶。在衡阳的码头上,每隔几天,便有一艘满载茅台酒的船只,将美酒运往长沙、桂阳、零陵等地。
刘家酒坊的规模不断扩大。蒸馏设备已经增加到了六十余台,而酒坊聘用的工人,更是高达三百多人。这些人不仅包括本村的村民,也有许多邻村的村民。
酒坊附近的大块荒地,原本是村里的孩子放牛、嬉戏的地方,如今被围进了刘家酒坊的高墙之内。酒坊的高墙是最近竣工的,泥石结构的厚实墙体,足有丈余高。在高墙的顶部,还镶嵌着锋利的铁刺,这些闪着寒光的铁刺,让路过的村民啧啧称奇。这时代铁价奇高,酒坊居然用来镶嵌在围墙上,实在是让人觉得奢侈。
在围墙之内,刘家军操练发出的呼喝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刘家军的规模已经突破了三百人。军中除了黄忠和李葵,其余都是刘侯名下的奴隶。村长的小儿子很想要加入刘家军,无奈他的父亲大人坚持不允。
刘侯对队伍进行了整编。军队分为五个连,每连六十余人。一连又分为三个排,每排二十余人。一排又分为三班,每班六七人。从高到低的军官分别是:团长、连长、排长、班长。团长是最高长官,由刘侯担任。副团长两名,分别是张自行和黄忠。
张自行曾在部队当过军官,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武艺也高强,众人对他很是心服。而黄忠虽然后来才加入刘家军,却没有人对他的后来居上表示异议。黄忠不仅武艺高强、弓法入神,而且熟谙兵书,就连张自行都对他心服口服。
最早跟随刘侯的四十余名奴隶都已经担任上了军官。当上了军官,就意味着每月都能领取薪水;而且军官的休假也是每个月三天,远超一般士兵的每月一天。军官休假时,活动范围不限,只需在假期完毕时赶回酒坊。而一般士兵则只能在小村范围内休假。士兵们都盼望着立功当上军官,而军官则希望更上一层楼。
在刘家军中,没有人会怀疑自己的功勋被吞没。团长大人建立了一套赏罚严明的制度。
曾有一个新兵蛋子,因为偷摘了村民家的一颗梨子,被主人剁掉右手食指并驱逐出了刘家。这让所有新兵都出了一声冷汗。从火坑中跳出来的奴隶们在刘家不仅能吃饱饭,甚至能吃上肉。过上了好日子的奴隶甚至不敢回忆以前的猪狗不如的生活。因此,将他们驱逐出刘家的惩罚是最让他们害怕的。而刘侯在对那名偷东西的奴隶执行惩罚时,丝毫不讲半分人情。从此以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每天早上背诵的纪律,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刘家军的五个连,第一连是骑兵连,第二连是弓兵连,第三、四连是步兵连,第五连则是辎重连。
骑兵连的连长由张自行兼任。由于地处南方,马匹少见而贵重。骑兵连六十余人,只有二十多匹马,因此,训练时,都是每三人一匹马,轮流上马操练。在骑兵训练场,另有数十匹木马,供士兵练习上下马,以及马上的武器砍刺动作。骑兵的训练项目包括骑射、冲锋、以及控马训练。酒坊围墙内的场地不适合奔马,因此,骑兵的训练很多是在附近的官道上进行的。几十名骑兵,穿着清一色的服饰,喊着整齐的口号,手握锋利的长刀,在官道上驰骋,也有一股惊人的气势。
弓兵连的连长由黄忠兼任。其训练项目是围绕射箭展开的。当然,每天早晨的十公里负重跑,是五个连都要参与的。然而,弓兵连的训练项目是其他连士兵十分羡慕的,只是拉拉弓、射射箭,相较其他连的体力训练,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然而,一个没有射箭天赋的士兵,休想加入弓兵连。黄连长决不收纳滥竽充数之辈。外人羡慕,弓兵们却有苦自己知。他们每天要射出几百上千支箭,绝对谈不上轻松。他们的手上都磨出厚厚的茧。
第三连是步兵连,由李葵担任连长,第四连与第五连则是分别由两个奴隶担任。这两个奴隶连长表现出色,功劳显赫,曾在佣兵偷袭酒坊的战斗中立过大功。
刘家军中,有个特别的制度,那就是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每个月都要举行的月终比武中,各连的最后一名将被淘汰出局,加入到酒坊去进行酿酒工作。
刘家军的士兵们都认为,当兵远比酿酒更有前途。要知道,大汉朝的规定,奴隶不能参加军伍。正规军队中,虽然也存在奴隶,这些人却只是炮灰和脚夫,不仅没有丝毫上进的希望,而且没有地位,如猪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