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女女几十口子,听了这话,才哭天抹泪地爬起来。
陶逸提高嗓音,沉重地说道:“咱知道你们是想叫咱去开封府撤状,好救王老爹。可咱压根就没给开封府递状子,只一张失单,还是开封府的衙役让咱填的。既然你们想让咱去衙门里说话,咱就去。不过,据咱看,官府既然动了这个念头,就绝对不会听咱的。弄巧成拙,连咱恐怕也回不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真就照着陶逸的话去了。
后晌,陶逸和王家几个儿子来到开封府,要求撤状。
老爷没见到,先被师爷喝呼一通:“你失心疯啊?!失主和监管不利的人一块来撤状,千古未闻!你不是疯子,就是另有所图!来人,给他带上枷锁先关起来,等老爷有空闲再说。”
“放肆!”陶逸大怒喝道:“本公子身有功名,就是你们老爷在堂,对咱也不敢如此放肆。别说咱没罪,就是有罪。你们老爷也得报请学官,先割去本公子的功名,然后方敢动刑。你小小师爷,就敢如此胡作非为,你倚仗的是谁的势?今天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咱岂能与你干休?!来呀!擂起惊堂鼓,本公子要找他们老爷说话!”
师爷和衙役面面相觑。大宋的法度,没人比他们这些衙门里的人更清楚了。
大宋自太祖起,便重文轻武,对读书人非常重视。
当年,赵光义在潜邸时,微服出行,在一座破庙里,碰上了讨饭的吕蒙正,给了吕蒙正一截藕解渴充饥。并信口说道:“一弯西子臂。”
吕蒙正当即接道:“七窍比干心。”
令赵光义惊诧不已。
后来,吕蒙正中了太宗朝的进士。琼林宴上,君臣相认。成为大宋的佳话。
自那以后,哪个敢小看读书人?
师爷和衙役被陶逸一番话震住,慌忙止住已经拿起鼓槌的一个楞头青,不让他敲鼓。
一个衙役班头上前打圆场:“既然如此,大家都是朝廷的人。陶公子将来也是要为朝廷效力的,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公子被盗抢的钱,那可不是小数目。为此,俺们大人已经入朝了,去找赵相爷商议去了。怎么能任由公子一句话就撤回?这样,公子爷还是先回王家老店,塌塌实实地住下,等着破案。俺知道,这一定是王家这些刁民鸹噪的你没有法子,才出此下策。没关系,有官家替你作主。王家的,你们过来。陶公子就在你家住养,如若他少了根毫毛,被瓜皮绊了一跤,你们都准备打另外一场官司吧!来呀,恭送陶公子!”
班头的一番话,让陶逸听明白了。王老胡救不出来不说,自己也走不了了。
自己若是离开王家,被这帮狗日的官吏知道了,王家就是塌天大祸。
王家儿子也听明白了,还真不是陶逸见死不救。若非他有功名,连他也绕进去了。
当下只好众星捧月似地簇拥着陶逸回家。
班头可说了,陶逸被西瓜皮滑一跤,掉根毫毛,他老王家都又是一场官司。所以他们得小心谨慎。
王家至此没咒念了,只有凑钱赎人。
王家百年老店,按说应该有些家底。可家运不昌,连年遭事,加上人口又多。赋税一年比一年重,也就是个驴粪蛋子――表面光,强撑着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