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迷艳记> 第十三章 杭州中转站I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杭州中转站I(2 / 2)

“但对我来说却不一样,是不是啊!高栎!”文良苦笑不已着问在一旁观战的高栎。

“不说这个,高栎!你还知道一些有关武夷山的事情吗?哦!这里真不是人能来的,这么美丽,就象是天上才有的美丽仙境。……”我望着眼前的美景,心迷神醉地道。

“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样的一种造化,把武夷山塑造的这样神奇、多姿,武夷山的自然天成难道是岁月老人眷顾的结果吗?”文良大大感叹了一番,然后和我们带着对这片山水的憧憬与好奇走进了这人间仙境。

“人们形容武夷山的秀色,是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秀水就是千回百转的九曲溪,六六奇峰,就是围绕在九曲溪中的三十六峰,武夷山的地貌奇观和文化内涵,大多是围绕着它们展开的。

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就在于小巧之中透着几分灵秀,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每一山,每一景,都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千百年来,数不尽的游人,听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带着对武夷山的几分留恋离去。

大多数山水之间都留下了道家和僧众的脚步,武夷山也不例外,道教和佛教驻在这山里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武夷山就被列为了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桃源观是武夷山中最负盛名的一座道观,在道教落户武夷山之前佛教就已经在武夷山筑寺颂经了,从唐武德元年开始,武夷山的寺庙遍布山水之间。

没有秀丽的山水可能就没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来到武夷山,颂经论道讲学,800多年前,朱熹随父亲朱松从江西来到武夷山,60年时间里,朱熹在武夷山著书70多部,创立了朱子理学,在朱熹走后,一批批理学家相继在武夷山中,九曲溪畔创建书院,由此我们知道了武夷山不仅有舟山秀山,文化的内涵其实也很深厚。

现在住在这古村落里的人们,大概很少有人说清楚远在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曾在武夷山中创造过怎样的辉煌,然而,这片片窟址和至今仍是迷一样的古崖居,被后人精心保护下来了。”高栎长篇大论着这武夷山,因为很早以前就听他说过他很喜欢这武夷山,至于是什么,他没和我们细讲,所以说得和报纸上写的差不多一个样也是情有可原的。

顿了顿后,他又说了起来,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没有间断的趋势,也是,和别人谈论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是不厌其烦了,反而还会很乐意。

“感受武夷山,其实不仅仅在山水之间,解读武夷山也不仅仅是在古书典籍里,这是我们初识武夷山的感受。早在南朝时期,古老的茶叶种植就已经落户在武夷的山水之间了,茶圣陆羽也在晚年慕名来到武夷山,观山看水,讲经论道。陆羽之后武夷岩茶就飘洋过海名扬世界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