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8月,日本对德国宣战,9月2日,出兵占领中国山东龙口,很快占领了济南,控制胶济铁路,并于11月7日在1000名英军的支援下攻占青岛。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目的基本达到。f86h"#4
日本迫不及待地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其目的很明显: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占中国,进而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开战之后,德国本土离德国的亚洲、太平洋殖民地很远,德国舰队主力也被英国海军封锁在威廉港和基尔港,难以顾及。而且,德国在青岛的斯佩分舰队在萨拉热窝事件前后离开青岛,日本占领青岛等德国的亚洲、太平洋殖民地不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从英国只派1000人参与进攻青岛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后,英德等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军事势力都不强。:$4
一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元老重臣井上馨给元老、内阁讨论日本是否参战的联席会议写信道:“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权利。”/z`("x_kf
同时,日本海军也南下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马绍尔群岛、马里亚那群岛、加落林群岛等。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秘密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5月10日,日本政府对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袁世凯政府除了第五条外,其余都在5月9日承认。但在英美关于不得损害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的表示下,日本的侵占行为有所缓和协约国多次要求日本派兵去欧洲参战,但日本政府以多种理由拒绝。直到英法承认它对德国的亚洲、太平洋殖民地的占领,日本才于1917年3月派3艘军舰去印度洋和地中海,主要负责护航。&z3g$r9
日本一战期间在远东的扩张和欧洲国家的订货冒失它在1914年~1919年的进出口贸易增加3倍以上,从战前长期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总额累计约13.2亿日元,还取得18.9亿日元的卖艺外收入。4&]sb}
日本工业增长较快,工业生产能力增加4倍以上,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同期钢和生铁产量都增加1倍,自给率达到73%和48%。但日本工业与欧洲、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铁路里程上就可以体现。1910年,日本的铁路里程大约是英国的四分之一。日本造船业发展迅速。1914年日本造船79艘,总吨位8.2万吨,1918年增加到443艘,总吨位54.05万吨,年造船总吨位从战前的世界第六上升到第三,但和美国总吨位超过400万吨的远洋运输船队比起来,差距是很明显的。一战结束后,尽管英国商船吨位只有战前的14%,但世界商船总吨位却增长2倍,原因就是美日造船业的快速发展。/e8{:>2
一战期间是日本企业新建、扩建的高峰期。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1919年,日本也像美国一样,从战前负债17亿日元的债务国成为借出5亿日元的债权国。aly1=j
同时,日本还希望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27家银行,信贷业务遍及各个主要经济部门。1917年和1918年,日本向中国北洋政府提供巨额贷款,高达5亿日元,所有贷款都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条件。ldqn
整个一战期间,日本以死亡300人,受伤、失踪910人的微小代价,夺取了德国的亚洲、太平洋殖民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经济快速发展。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