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调一次以上看法:
我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央的内部世界的觉知,从本质上讲,它只是我们自身的神经系统对外部世界和我们的自身内部世界的一种虚拟,一种示现,而这种示现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细胞的冲动传导。是一种神经细胸的功能性活动。就象心脏的跳动一样,就象胃的蠕动一样,就象我们的腿能跑动一样……从模拟的对象来看,有成千上万种,从色彩来看,有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从感情的角度来看,有喜好的,也有厌恶的,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模拟,但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仅仅是一种摹拟,是一种我们身体的机能,它没有高下,没有好坏,没有是非,任何一个对象,一旦成为我们的摹拟的对象,此时它们对于我们的神神系胞来说,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没有好坏,没有高下,不管它是什么东西,也不管它离我们远还是近,它在现在的条件下,都是我们的摹拟对象。
由此悟入,即进入平等观。
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太多的人总是善于分别,过份地夸大事物之间的区别,过份地夸张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总是不把自己当作个东西看,总不把自己当人看。其原因在于不能自身与他们等观,不能将物的世界等观。
能等观,必然有平等。
不能等观,必将将人视为草芥,将自己视为不死的神。
凡物有成,必将有坏。那里来什么不死的东西?
有人迷物,自己的神经系统反映了一个对象,他就说,“哈,是我先看见的,这东西是我的。”据说最早的圈地就是这样的。其实他不知道,在他未生之前,已有许多东西看见了这个对象。在他死亡之后,还要有许多东西看见这个对象。
人与物的这种关系,历代圣贤拆皆有体会。佛经称示现。辨证唯物主义称为反映。文学称表现。哲学上的镜子学说等。都是讲这一道理。名目不同,角度各异,这都在说人与物中间的这种联系。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