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黄恒徐徐说道:“我且猜猜那金军为何此时南下。自开禧北伐失败之后,我大宋与金国达成了嘉定和议,约定大宋每年需向金国纳岁币三十万两。后金国因与蒙古和西夏连年征战,国力日弱,于是我朝皇帝决定不再向金国纳币,至今已有三年。如果那金国是因我朝毁约而来,那么三年前就该来了,为何拖至今日?大概无非是因为北有蒙古肆虐,西有西夏侵扰,再加上山东河北境内的红袄军起义,金国外忧内患,无暇应对之故。如今金国却哪来的兵力南侵呢?在下斗胆一猜,一可能是因为金朝对西夏采取了以防守为主的战略,不求有得,但求无失,故西线压力稍缓;二可能是金朝已经向蒙古乞降求和,蒙古大军出居庸关北归大漠,因此金国可以从北线抽回部分兵力。而山东河北诸境的红袄军可能已被镇压,因此金国得以有暇南侵。”
赵青剑点头说道:“贤弟真乃神算。据敝帮江北总舵情报,数月前成吉思汗已经带着金主孝敬的奴隶和战利品北出居庸关。而河北山东两境的起义军诸将领中,益都杨安儿、泰安刘二祖、衮州郝定等都已被金将仆散安贞所杀,现在除了潍州李全外,红袄军几乎已经名存实亡了。”
黄恒暗想:“幸好自己有点宋史基础,连大哥都被我瞒过去了。”他接着说道:“诚如大哥所言。当这三方面的压力一缓,再加上经多年战争,国库已空,金国此次派兵南侵也就不足为怪了。一是可以追讨我大宋未纳之岁币,以充实府库,二是可以沿途掳掠,抢劫百姓。如果战事顺利的话,更可以趁机消灭大宋,然后迁都江南,这样蒙古和西夏这两个恶邻就鞭长莫及了。”
戒嗔和尚气得把桌子拍断一角,直嚷道:“气死洒家也!这群金狗欺人太甚!黄兄弟,你且说说咱们应该怎样把这些龟孙子打得落花流水!”他如今对黄恒已有好感,称呼从“臭小子”变成“黄施主”,现在又不知不觉改成了“黄兄弟”。
黄恒点了点头,说道:“金军此次前来固然是倾巢而出,势在必得,但它却有几个致命的弱点。如果掌握得当,我大宋完全可叫他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赵青剑笑道:“‘好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才是我大宋的‘待客之道’。贤弟你且说说是哪几个弱点。”
黄恒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一、补给不足。金国经多年征战,如今早已国库空虚,粮草匮乏。此次前来只求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兵器粮草接应不上,就不战自败。我宋朝大军只要避其锋锐,保存实力,待其粮草耗尽,其自然就落荒而逃了。二、军心不稳。想那金兵打了十几年战,早已身心皆疲,现在又经此长途跋涉,更加疲惫不堪。若不是有人监督,只怕早已逃之夭夭了。如果我宋朝大军能集中兵力,趁其军心思归之时给以迎头痛击,那些金兵肯定扔下兵器,头也不回得跑回大金国去了。三、战线过长。从金国都城到长江有几千里之遥,我大军可以分兵抄其后路,让他们首尾难以相顾,这样金兵士气会更加低落,最后在他们狼狈北撤时截其归路,来个瓮中捉鳖,岂不痛快!”
众人无不点头称是。
先前那中年儒生突道:“黄兄弟分析得很有道理。但依在下所见,这些都是以我宋朝大军为主角,我们武林人士倒是与之无缘了。”
戒嗔和尚嚷道:“是啊!难道这场好戏我们就没有份?这个洒家可不依!”
赵青剑笑道:“谢门主和戒嗔大师稍安勿躁。我贤弟说他有三计,现在还没有说是哪三计呢。我想这才是他要说的重点。”
黄恒笑道:“大哥果然有识人之贤。虽然我武林人士不用和金军进行正面冲突,但依在下看来,我们至少有三事可为。”
赵青剑笑道:“重点来了,各位可得洗耳恭听!”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