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1 / 2)

有一位曾经与我有几次书信交往的摄友,叫吴伯明。

想到广州,自然就回忆起了吴伯明这人。

于是,改变困惑已久的思路:“去找吴伯明帮忙,广州应该好找工作。”

在成都的脚,还没有歇稳,就又踩上了去远方的路途。

经过几次签证转车,才开始感到疲惫。

五天时间,来到高州县的分界镇。

一身的汗臭加上广州的炎热气候,让我自己都不信自己是女孩子。

没有急着找吴伯明,而是在镇上的旅馆里洗澡睡觉。

什么也不想,满以为大功告成。

第二天一觉醒来,搭了一辆有偿摩托车,去找到分界职业中学。

一打听才知道,学校已经放假三天。

毕业班的学生已经提前一月就放假。

一位好心的老师,帮助我查到了吴伯明的家在分界镇的普通高中里。

乐得我从郊外一直跑到镇上,一口气就找到了分界中学。

找到吴伯明的家时,家里只有一老祖母和一小兄弟。

一问才知道,吴伯明他早就去了广州,具体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一瓢冷水,浇得我忘记了炎热。

忘记了东北的禾苗才出土,四川的庄稼才出结,而广州的庄稼已收了一季。

走北闯南的路子,着实让我忘记了当年在成都自力更生的日子。

把一切生机,寄托在朋友友的身上,只喝口水,便离开分界中学。

昏昏沉沉地就回到了茂名市,也不再想自己找工作的事情,买了张返成都的火车通票。

在我的眼里,不冷就热的地方,不是好地方。

舞女的环境,应有诗韵般的特殊地域。

找不到吴伯明,就更用不着去广州白费时间,找工作等于是自寻死路。

这时候的我,已将王二菲子的那句“实在不行,就回到边城这个宁静的‘港湾’来”重重复复地念。

一切都像是在做梦,除了后悔不该抽签迷信外,更后悔的是自己身上的钱已消失了几百。

上了火车,首先想到的是细算一下还有多少钱?

笔算只剩六千多元,口算只剩五千多。

等火车跌跌撞撞地到达贵州火车站时,天又不争气。

活生生地将铁路冲毁了几个路段,所有的客人不得不在火车站停留下来。

这么一来,就等去了六天。

再次回到火车上的时候,却发现钱被偷了。

急得我快不失声痛哭,可是,在这样乱而关的车里。

找谁去?没人管,身上就只剩五十元的随身钱。

所有的书本夹页,都被小偷撕开。

静静地,落泪了。

报了乘警,回答我是找不到。

……

由于是第七天过后,才开的第一班火车。

上车的人多得连行李架上都爬满了人。

我有座票,而且是靠窗。

刚刚火车要慢慢驰出车站时,一大群民工纷纷爬飞车往车内钻。

我的窗户边,一涌就进来三个。

由于长时间奔波,我已经失去了阻止这些人的信心。

嘴里还说:“想爬多少就爬,我这个窗口对外开放。”

、心都是血灌的

火车的速度渐渐快起来,没爬上车的民工怨气交加,爬上车的民工又纷纷往座椅下钻。

窗户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双抓窗的手。

我忙伸头去看:“我的妈呀!车子这么快,你怎么抓住的?”

只见那人惊呼:“快救我!受不了啦!”

我急忙伸手,将那人抓住,往车厢里拉。

旁边的客人也帮忙,等拉进了火车。

那人一脸被吓得铁青,乱糟糟的头发,鹰嘴鼻,还有鼻涕。

好像几十天没洗过脸一样,一身的衣服沾满了黄泥。

我问:“咋搞成这副样子?”

那人看了看四周的人,对我说:“多谢救命之恩,我是在湛江打工被老板骗了。没钱,坐火车到了柳州就被撵下车。我们一路的有十三个人,都在柳州走散了。我同另外两个没爬上火车的人一起从柳州走了十多天才到贵阳,幸好今天是遇上了你。”

我对面的一名干部打扮的老人问:“这十几天,吃什么?”

“喝水,饿了就喝水,我的脚都已经要走断了一样,又酸又麻,还有很多没爬上车的人他们都说要走回四川。”

我苦笑了一下说:“这不是在搞长征吗?什么名字?”

小伙子回答得非常小声:“卢纬洞。”

老干部叹口气说:“我们四川人就是惨,一些民工都是高兴出川,悲伤归川,老天爷是有意偏袒广州人呢,还是有意捉弄四川人,我都不知道了。”

我看了一眼老干部,转头看窗外景色。

卢纬洞坐在台桌下面,头靠车桌脚,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老干部问我:“小姑娘,你也是打工吗?”

我搓着手说:“对,也是打工的,只不过没打成。”

“以后最好别出去打工,广州人坏得很,光整外地人。我女儿在一家电子厂干了一年,除了生活,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这次我去叫她回来招干考试,嗨!气死我了,她被电子厂炒了鱿鱼,不知去了哪里。我这把年岁,哪里经得住广州的高温!找不到就只好不找。”

我懒懒地说:“对,找不到就不要找。”

老干部的话还没完,好像是找不到人摆龙门阵。

而不是找不到女儿,又对有心无肠的我说:“年轻人就不应该东跑西溜,在家里呆着蛮好的,偏要出门去找罪受气。”

我趴在车窗边上问:“老人家,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成都铁路局重庆段的老工人,等会儿验票的人来了,只要我拿这个红本本,他们就不要我的票。”

我忙转过头来,接过红本本看:“哦!苏有连,铁路上的老工人,不得了。”

苏有连几乎是红光满面地说:“我在铁路上干了四十年,从铺轨到养轨,什么活都干,现在退休了。”

我退还了乘车证后有些纠缠地问:“既然在铁路局工作,为什么不反对爬车的人?”

苏有连淡然一笑:“正因为我是铁路苦工,才深知没钱走路的人非常可怜,他们全部爬上来我都欢迎,家乡人嘛!人心都是血灌的,又不是畜生,能让他们坐一段火车就坐一段,等验票的来了,又要撵他们下车,多可怜,不希望看到我的女儿也从广州走回四川。”

靠我坐的一小伙子无不佩服苏有连的做法:“如果我将来时来运转当上列车员,决不会撵穷打工的人下车。”

、渴望歇歇疲倦的身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