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1 / 2)

这一问话倒提醒了汉今,大悟般说:“对,我们去县里,找评估办来给茶场作一次可靠的评估报表。然后,用这个评估表评出的茶场资产,去抵押,不就可以贷到款了吗?只要评估价能超过五千块,就可以贷出三千块。这样,一切基础建设就可动手!您说呢?阿爸。”

阿爸笑了,说:“你的药方,开得倒还不错,关键还得看药铺里捡得够这几味重要的药不,再讲一下第二点吧。”

“学技术不能明学,只能暗地里去打听,明学没有人愿教。所以,靠打听回来自己摸索。至于别人的机器设备,安装是可以看到的,装在眼里带回来就是。现在是过年的时候,茶场都没有开工,一切只能靠看。关于请工人的事,我认为不能像原来茶场干的那样,干一天算一天,必须做到要找长期固定的工人,不但采茶期要用他们,冬季无茶期,也要用他们来给茶树打平剪、平茶树土、埋冬肥等等。”

阿爸摇了摇头说:“请工人不好请,都知道挣不了几个钱,能打几枪就开始撤退,这个茶场几年来的工人都养成了这种坏习惯,要想请固定的工人,就难上加难。”

“不难!只要我们贷到款,就有意放出风声,保证一年的最低收入是五百元。而且,要想到茶场来干活,还必须写申请书,由我们审批挑选,首批获通过干活资格的人,破例提前获得茶场支付一百块钱的工钱。凭我们这个寨子人的习性,有数不清的人家户,一年还挣不到一百块钱,就不相信他们不来,只相信他们怕赶不上这一趟子船。”

阿爸说:“一年挣五百块钱,不是跟他们开玩笑吧?到头来,挣不到怎么办?来抄家?”

“阿爸,我的话还没有完,我所说的固定工人,只能定收十二名。这十二名工人是长期呆在茶场里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可以为我们省去许多建设上的开支,比如建厂房、搬运货物、看管茶园,伙食也自己带吃自己。有了十二双固定的手,还怕有搬不动的石头?至于采茶叶的旺季,就可以打着幌子说招一些希望下一回可能来茶场干活人来搞突击,这批人就算钟点工,他们肯定会认真干。我还想了一个话题,招十二名固定工人,尽量招村上和小组上一些村干部家庭的来茶场,一来这批人可以起带头作用,二来是这些村干部组成的干部茶场,将来万一干不好,我们还有一个推托责任的地方,像村长、书记、会计、出纳,四大家必须想法抓过来。另外,像方林魁这种整过我们家族的人,一样要抓着不放,让他来尝一尝我们送给他的甜头,常为我们变狗叫。”

、彝人的世界24

汉晨大笑起来:“感觉你是恶人心计,老祖宗应该不是这样。”

“阿妹,姑爹讲了,这是新时代。心气最重要,必须的。”

阿爸突然问:“你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东西,像是要吃人似的,到底对这个茶场有多大的把握?”

汉今神气地说:“您忘了?是您送我的那本《孙子兵法》和《经济学概论》上面学到的呢。打仗就是先要有心计,后才有实践。成功与否说不准,反正我知道,十二名固定工人,必须按合同办事,一天也不得离开去干与茶场无关的事。而且还要注明一干最少也得四年。不然就告状,这些人一定怕打官司,到年底,保不够他们五百块钱,就可以往下一年的账上推,算茶场欠他们的余钱,别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爸对汉今长河般流淌的话又喜又忧:“还不想自己开口谈办法?汉晨,有什么意见,来一着,行不?”

汉晨觉得,自己想说的时候被打断话,现在不想说,却偏被点名,又追上门来。

便信口扯黄:“阿哥都讲得滴水不漏,我还能讲什么?只有赞成。”

阿爸见汉晨有意赌气,也就不再问她,而是叫汉收讲一讲。

汉收早已被汉今的高见,谈得云雾满天,只差一点就睡过头了。

忽听阿爸叫他谈看法,便装模作样地说:“茶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像家里的那头母猪,只需阿妈一个人喂几瓢猪食,就可以看猪仔在母猪肚里又动又撞。过不了多久,就会见收获。而茶场这个大母猪,就不是一连串的话说好就好,它需要很多人的实践。只要有人,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要人去真真实实解决。又不是开垦荒地什么的,所以我认为,就按大哥嘴上说的去干,除非不能走错一步棋。否则,全盘输棋相。”汉收说完之后,自己的瞌睡样又来了。

阿爸回过头来对汉今说:“既然信心足,你来搞这个茶场,如何?”

汉今慌忙说:“不干,我还有我自己的事要做,茶场的事由您去搞,家里的人都不要插手为好,您经历的世故多,比我强。”

、艳女不归路1

且说,在小说之外的我,与建筑工地的机器响声一起,平静地过着日子。

这响声,如同夜晚赖勇总是到我□□来的响声一样,没有停止过。

可是不久;李志生的建筑队,因建筑资质问题,必须在年底前离开成都,搬回邻水去。

消息传到每个工人的耳朵里,大家不但没心痛,反而兴奋异常。

工人们手舞足蹈着,纷纷传了一次又一次:“可以回家抱婆娘睡觉啦,吃团年饭了!”

也有的工人说:“终于等到回家!走了好点,免得成天让这地痞龟儿子来找麻烦。”

工人们七嘴八舌,闹个不停。

只有我,心事重重,我也想家。

而且想得夜不能眠,饭不想吃,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来。

平时,一天到晚就是没停过地找事做。

我渴望干活,渴望思家的念头,能在繁忙的劳动中磨掉。

……

腊月二十五,建筑队的工人们,开始忙碌着收拾行李,准备次日启程归家。

我坐在□□,什么反应都没有,自己闷坐。

想那明天的路到底怎么走?应该向那里走?

“喂!在想啥?还不快收拾东西?”

李志生从门外进来,对我的表情有点不满。

“你们的老家,又不是我的老家。”

李志生走过来坐在床边问我:“可不可以跟我一起到邻水去?我——”

“赖勇他好像不高兴我去,不知道为什么。”

“他呀,别管,有我在。”

“我想回家,可是又不知道敢不敢。”

“哦?什么敢不敢,自己的家,谁敢挡你吗?想回去就回去,不过,我想还是别回去的好。跟我,我包养三年。”

李志生说完,细看着我的反应。

开始我还没听懂李志生的意思,还在为回家的事犯晕。

只说:“不能回家,回去会给家里带来麻烦。阿诺家祖辈要求我去死,不回。”

“那好,就到邻水去,陪我三年。时候一到,担保给找个好老公,到时就把家安在邻水,怎么样?”李志生笑着起身刚要走,赖勇又进来了。

见李志生有说有笑地对我讲了些什么,便问:“你们在商量事情?”

“没什么,就是谈一下她的去处,我想让他跟我们一起走,不然她会没有依靠。”

李志生说这话时,有些怪怪的表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