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1 / 2)

“买就买,多少钱?”

彝胞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个十字又交叉了一下说:“少一分也不卖。”

“七十就七十。”

说着就取出七张十元的钱,递给彝胞。

从彝胞的手里,将猪绳夺了过来。

这时,黄毛猪像是见了救命恩人。

转身来靠着阿妈的脚,阿妈对彝胞说:“你看看,谁说畜生不通人性?”

彝胞却不以为然,清点好钱,赶场去了。

阿妈将黄毛猪领回家后,被阿爸奚落了一顿。

只因买都买回来了,也就不多计较。

谁知,才过了不到一月,这头黄毛猪却发起情来。

阿妈这才发现,自己原来买了一头能生仔的母猪,兴奋得手足无措。

要知道,一头快成年的母猪,至少要花一百五六才能买到。

阿妈对阿爸说:“这样,我们去配个好的猪种,这个你懂?”

阿爸坏了脸色:“啥意思?难道你不懂?赤脚医生就啥都懂?还是等它发情到了第三天,去县城畜牧站问清楚再说。”

“怎么?这个你不知道?”

“凭啥什么都要知道?医生也只对人,畜生方面,你应该比我懂。”阿爸说着阴阳怪气地笑阿妈。

阿妈听了,笑道:“还称英雄,算了,还是我来处理。”

……

这头母猪果然不负众望,次年三月就产出第一批又白又胖的猪仔,一共十一只。

虽然吃的是清汤杂草,却仍然对主人的救命之恩,予以丰厚的回报。

阿妈破天荒地将豆子磨成豆浆,烧好来喂这头新母猪,等元气恢复。

又叫汉粮天天将母猪和猪仔,赶到山上去充当推土机,找蚯蚓和新鲜草食吃,可谓是游山玩水自由之极。

母猪对这个每天赶自己出圈的汉粮,产生了友谊。汉粮只需高呼一声“打山了”或“收工了”。

母猪就会领着子女们,出圈上山或回圈睡觉。

等到畜牧站的工作人员来给母猪的子女们,实行强制性绝育手术的时候。

母猪在圈里有句无句地用它的语言,安慰子女。

而不是冲出来,找主人或工作人员挑起争斗。

它把子女都带到了二三十斤重,就是两月后那骨肉分离的伤心场面。

母猪也强忍着悲痛,静静地躺在圈里一声不吭。

也许,它知道,这才是它真正报恩的时候,还主人的欠情。

、彝人的世界21

第一批猪仔的出售,恰逢价旺时节。

使得阿妈一下子就捞回了本钱的四倍,算是一头雾气的兴奋。

用这钱买了许多粮食,开始改善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当然,也给母猪的清贫生活改善一下。

因为这个,阿妈已经看到了还债的希望。

……

而就在年前,红村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

所有村民都到村长家来坐着,讨论将本村的茶场承包出来。

这茶场,因火灾而荒芜了五年,一百七十多亩,属村办茶园。

这茶园的历史,可推到阿爸父亲的父亲头上,那时,这茶园是阿诺家的私财产。

阿诺家族种茶制销茶,在当地是最大的茶商。

后来,三清四查年代的到来,这就收归了国有,后又转给村办。

老树翻种了六个来回,算是最好的季节。

阿爸这代人开始,就从小没机会成为茶人后代,而是远离了茶。

直到这次机会的出现,才想起自家祖上的茶园,还在那里睡着。

起初,阿爸是无心承包。

因为早些年在茶场里干活的人,一年到头还挣不到三四十块钱,包下来无用。

汉今却在想,现在发展还是较快,应该是一次商机。

就对阿爸说:“要当新时代的地主,这是机会,还等啥?”

“哟,学会讲话啦?搞茶场要花很大本钱。干不好,脑筋都要断。”

“阿爸,别怕,先包下来再说,干不好,总不会将我们撵出寨子吧?万一干得好呢?不就一两年可还清我们家欠的债?那时,还可以建一个新家。”

阿爸想了好一会,最后还是什么也没想出来。

只对汉今点了点头,谁知汉今见阿爸点了头,就站起身走到村长和书记的面前去填表。

另一名愿出四百元钱一年,这个承包费价算是很高了。

出这个价的人,叫方林魁,他抬起了承包价。

方林魁是原茶场的一名技工,也是红村的一名土佬肥,曾经参与过打斗汉家的头面人。

属于乌曲家族的第三十代头人,为人心狠手辣。

他对汉家近两年的变化,已经见闻满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