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第九十二节 应熊来招降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西明> 第九十二节 应熊来招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节 应熊来招降(1 / 2)

“范老先生,王应熊派人送了招降书,你怎么看啊?”张文秀问道。

王应熊自去年接到隆武皇帝的诏书后,意气风发。其麾下众将从遵义出发,先后收复了永宁卫、泸州、叙州、嘉定州等地,再加上从汉中反正撤退到川北的贺珍部以及摇黄被招安,现在川南、川东和川北大部都重新为大明所有了,并且连成了一片,这都是托皇上洪福啊,皇上看来是光武转世,大明中兴有望。

不过虽然献贼地盘日益萎缩,其士兵也已经不在强悍,但是在建昌马湖却又冒起了个张文秀,对自己威胁极大。这个伪“抚南王”治理地方很有一套,不知道从哪里搞出来马铃薯这个好东西,产量高得惊人,偏偏还只能在建昌马湖种植,自己搞了点在叙州府好地上种,亩产很平常,根本不象探子说的那样高产(王应熊不知道马铃薯要种在高山耕地上,反而把马铃薯当宝贝种植在山下低海拔的上好耕地,当然失败了),他现在收留全川近一半人口,俨然是四川最大的势力了。

而且这个张文秀在建昌府大势扩军,所图不小。不过听说他已经不听献贼的号令了,但也可能是因为由于杨展等明军占领了嘉定等地把两者隔开,联系不上而已,毕竟没有听说这对贼父子决裂。

本来王应熊对献贼父子极为痛恨,不仅有国仇,还有家恨,自己弟弟一家就是被献贼残忍杀害的。但是有一个东西让王应熊燃起了对张文秀的招揽之心。那就是他看到流落到遵义的张文秀的银圆和铜钱,从上面看来,张文秀在建昌完全是个独立王国,根本就没有把献贼的伪大西放在眼里,看来自己是有些机会的。

要说这个张文秀真是有些本事,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建昌有那么多矿产啊,可偏偏他一到建昌就能挖出那么多铜来铸钱,建昌每年能铸多少铜钱自己不知道,但从张文秀过生日就赏赐每户一贯以上的铜钱来看,可能一年能产铜钱近百万贯(王应熊猜得不错,现在张文秀每年能铸造铜钱一百二十多万贯,主要是利用东川府的铜矿)。而且张文秀铸造的铜钱含铜量高,沉重,一文钱比大明的钱值钱得多,本地的老百姓都喜欢用,纷纷用银两通过商人兑换文秀铜钱。现在有专门的商人到建昌、雅州、马湖去用银两换铜钱和银圆回来,生意好得不得了。

王应熊觉得张文秀有些傻,铸造铜钱竟然铜八铅二,含铜量为几百年来最高,白白浪费好几成的铸息。不过要说张文秀傻,好象也不象,这小子却又用白银铸造银币在建昌府流通,禁止使用银两。好象其银圆也是银八铜二,这样就有两成的白银铸息,这小子简直赚翻了。现在在遵义等川南地区不光有文秀铜钱,还有抚南银币。人们愿意用精美方便的银币而不愿意用碎银两,毕竟银两分割挺不方便的。川南的很多银两就这样流入建昌府,换回了浓重张文秀印记的铜钱和银币,张文秀在川南的影响力大增。

铸造银币,还有白银铸息,这让王应熊很是眼红,他自己也想铸造银币来赚点军费,但一是不敢,毕竟私自铸钱可是谋反的大罪;二是,自己不会铸造银币,技术不过关,肯定不会做到张文秀的银币那样精良,民众不一定会接受。

如果能招降张文秀,自己能从富庶的建昌和雅州得到不少钱粮,虽然自己不指望张文秀真心投靠自己,但王应熊认为现在四川形势对大明非常有利的情况下,招安张文秀还是有一点把握的。

张文秀在五月初接到王应熊的招降信,差点笑翻。招降自己,就凭你?王应熊也太高看自己了吧,你督师四川快两年了,毫无恢复之功,底下的将领都是些祸国殃民的贪酷之辈,说明你驭下无术。

王应熊在信中首先宽恕了张文秀对大明所犯的滔天大罪,看在张文秀出身良家子却惨遭灭门(王应熊看来还做了点功课,搞清楚了张文秀的家庭状况)又被献贼所掳身不由己的份上,王应熊觉得还是可以给张文秀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后,王应熊笔锋一转,劝张文秀要识大体,要以国家社稷为重,还以李过、高一功被招安后封爵为例子来引诱激励张文秀。王应熊答应,只要以建昌府来降,自己一定上凑朝廷封张文秀为候爵,也算光宗耀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