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张文秀召集汤志、周文江、夏崇伟、谢理波、王明远、李森和五个小队长来开会。先讨论处理梅、刘李、田三家的后续事宜,最后决定拿出两万亩分给四家的佃户和一些贫农,再拿出一万亩分给“里仁会”和“直道会”,最后剩下的六万亩半卖半送给本县的乡绅富户。这些富户乡绅受了好处后,就没有必要反对自己,而且,如果就算张文秀在麻城站不住脚,以后不管是明朝朝廷还是李自成统治麻城,谁也不会替这四家讨还田地,因为法不择众,而且四家人都死光了,没人去“报案”。张文秀让汤志明天按照周文江列出的名单去请人,说自己后天中午在本城最大的酒楼--迎春楼宴请他们,每家都必须派人来。
张文秀问:“大明近三百年的江山,如今内忧外患,眼看就不保了,你们都说说,这原因何在?想到什么说什么。”周文江想也不想说:“原因很简单,赋税沉重,再加上近年来兵饷、辽饷越加越多。许多小农纷纷破产,大家活不下去了,只好造反。”
这是最肤浅的认识了,张文秀反问道:“据我所知,当初朱元哦太祖皇帝定下税率很低,自从七十年前张太师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摊入田亩后,一亩田要交的田赋和役银也不过一钱银子左右,而一亩田年出最起码一石粮食,价值一两银子。就算加上辽饷等等,一亩田也不过上缴朝廷二钱银子。这么看来,大明跟以前历朝历代相比,百姓负担也不算很重啊,怎么现在老百姓就受不了,要接杆而起呢?”
周文江一楞,急辩道:“那是因为现在许多乡绅对徭役优免,这样,普通老百姓要交的役银就多了,富户又把赋税转嫁到佃户那里,现在穷人每亩田远不只交二钱银子。结果,贫者愈贫,富户愈富,但总体来说,穷人越来越多,日子过不下去了。”
“哦,这才说到了点子,乡绅富户大多不交役银,把这部分负担嫁接给普通老百姓,使穷人负担重而富人负担轻,这样不出问题才怪。那为什么现在都是北方农民造反而南方很少有农民接杆而起呢?要知道江南的赋税全国最重,比北方要多交几倍的赋税。”
没想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第三小队的队长杜立波:“南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从崇祯皇帝即位以来,几乎年年都是旱灾,官府救灾又不力,大家只好造反。”
这个杜立还有如此观察力,值得重用。现代人都知道明朝末年是小冰河时期,北方降雨稀少,造成两个后果:国内农民起义,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南下抢劫,这是造成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天灾人祸,也是一个因数。最近二十年来北方连续大旱,我看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六七年,以后我军主要要向南方发展。还有呢?”张文秀鼓励大家发言。夏崇伟是在座的唯一的一个有资格看朝廷邸报的,所以他的看法是从朝廷大局上分析:“在下认为,当今天子虽然聪明,但性格坳直,刚愎自重,内阁换了四五十人,为本朝设立内阁以来所未有,朝臣犯了点小错就撤职查办,连阁老都杀了好几位,现在朝堂上的重臣都是一些看天子脸色的小人。天子用人不当也是造成当今局势的重要原因。”
张文秀笑了笑:“说得有理,崇祯虽然勤政,却不会用人,这点还不如他的哥哥天启帝。”众人啊了一声,明显不认同张文秀的看法,谁都知道天启是个糊涂蛋,崇祯要比他哥哥聪明得多。
“哦,你们不信?我举两个例子,天启让自己最信任老师孙承宗大学士主持辽东事务四年,收复失地数百里,稳定了局势,虽然后来魏忠贤诬陷,天启也只是让孙阁老致仕。而崇祯呢?袁崇焕就算有大错,也不至于要凌迟处死啊。孙阁老有大才仅仅因一个小败仗而不用。再看看崇祯重用的文臣武将都是些什么人,左良玉养寇自重(张文秀把自己也绕进去了),在我义父走投无路时收受了财宝,然后放了我义父一马。洪承畴兵败降了鞑子,而崇祯却以为他自杀殉国而亲自写祭文,如此识人不明,可笑之极。你们说,崇祯用人比得上糊涂的天启吗?”夏崇伟觉得洪承畴投降鞑子并不可信,但也不敢出言反驳。
众人陷入了深思。谢师爷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下认为,朝廷官员俸禄太低,知县在收税时要向老百姓加派一定的附加成例,这些加派的赋税并不是县令一个人独吞,他还要孝敬上级,这种不是贪墨的贪墨早以形成惯例了,关键是这种加派的赋税加派的比例是由官员自己定的,碰到个有良心的官员只加一两成,碰到没良心的要加派七八成。如今官员的道德水准每况愈下,百姓负担也就越来越大。”
“是啊,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对老百姓好,给定那么低的田赋;对子孙好,给宗室那么多田地;惟独对官员不好,给定那么低的俸禄,知县一年才60石米,养不活一家人,官员不贪墨才怪呢。如果当初给官员的俸禄提高两三倍,全国也就四五万名文官,也多支付不了多少粮食。现在倒好,官员公开贪墨,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大明马上就要完了,朱元璋的子孙们也该倒霉了。”
张文秀继续说道:“朱元璋一开始就把赋税定的太低了,表面上是藏富于民,但实际不是这样的。赋税太少,全国才征收2600万石粮食,比宋朝少了三倍。赋税一少,政府开支就不足,以至于农民上缴粮食和银钱都要农民自己运到州府甚至到京城,这其实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皇帝要修皇陵,要疏通运河,政府没有钱,就要征发老百姓服劳役。其实,我朝老百姓的徭役非常重,这些徭役又被折算成役钱。到如今,穷人要交的田赋役银已经太多了。朱元璋恐怕不会想到,由于自己把赋税定得太低最终导致大明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