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6月19日,离史东亮的案子上级法院的再审开庭时间只有两天了。这一天清晨的太阳依然在同一个方向升起,树枝上的露珠依然是同样的晶莹透亮。云菲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她还应该到史东亮的宿舍,到他曾经工作过的那块土地上再去看一看。也许再也过不了多久,史东亮就会从这块她土地上消失,去另一块土地上继续他那种漫无天日的黑暗生涯。她想,她应该替他留下一些什么,一本他读过的书籍,一件他用过的物品……唯有这些物件,才能见证她曾经的用心良苦和永无止境。虽然这份感情到现在也没有结果,它随时面临着被凋谢的命运,可她却是心甘情愿的。她知道永远和短暂之间,往往只隔着一步的距离,可这短短的一步,他们却永远跨不过去。而现实呢?现实的阻隔和世情的纷繁,已经再也不允许她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一场沉重而伤感的别离即将上演,她还需要再想些什么呢?
史东亮原来住过的宿舍,因为经过了侦察人员的搜查,里面的物件大多散落在床和地上,上面积满了灰尘和蛛丝。云菲从宿舍管理人员那里借来了钥匙,打开房门后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她看到书桌上有一个玻璃已被打碎的镜框,里面有一张史东亮和她在公园游玩时,靠在一株粉红茶花盆景上的双人照,由于很长时间被压在桌面上,中间有一团拇指大小的灰褐色黄斑。她拿起照片,将上面的霉点和污物抹去,插在上衣口袋里。然后,她打开了书柜,从史东亮最熟悉的那一隔翻起,找到了两本他平时最喜欢读的书。她看见在书柜最底层,一本厚实的词典中间露出一个空隙,里面似乎夹着一个什么。她打开来后,发现是一只闪闪发光的无字光盘。她想,史东亮之所以隐藏这样的紧密,一定是他无比重视的东西,她将这张光盘重新夹在手中的一本书里,然后将这两本书用一个塑料袋装好,提着它,她再意味深长地凝视了这里的一切,默默的离开了。
走在厂区的过道上,她认为她还应该去科研楼那块土地上去看一看,虽然那栋三层建筑物早已沦为灰烬,但那里毕竟是史东亮这一年来耗费时间和心思最多的地方。她背转身来,径直向厂区后门走去。
她沿着科研楼前坪下的石阶走了上去,这里的一切被熊熊大火焚毁之后,厂里正在重新建一个车间,基础已建好,墙体也砌得一人多高了。她围着这栋建了一米多高的房子走了一圈,沿着东头的小路来到了后山竹林里。竹林依然翠绿,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涸,斜垂在原来科研楼屋檐下生长的一小块,被大火灼伤后也慢慢萌发出了新芽。这里曾经是她和史东亮两人傍晚闲聊时坐过的地方,那块熟悉的草地,她至今记忆犹新。她在那块草地上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开始往山下走。就在此刻,她突然发现左前方一株灌木丛下,躺着一只白色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块玻璃碎片和一些褐红色的粉沫。她快步走上前去,拾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打碎了的带橡皮塞的小口径玻璃瓶,玻璃瓶只碎了一半,另一半还是完好的,上面的贴着的标签依然清晰无比:
名称:高锰酸钾(kmno4)
净重:400克
批号:2000年2月16日
虽然科研楼早已不复存在,可她知道自己现在站立的位置,正是反应间后窗正对的位置,这个位置和后窗的直线距离只有七八米远,正是一个人在室内抛物时,手部力量掷出物体的最远距离!
她将这些东西放在手提袋里,惊讶万分地走下山来,然后迅疾返回到了家里。她重新找出了那张领料单的复印件,上面书写的药物名称、重量、批号,竟和这张领料单上注明的完全吻合!她再也没有多余的考虑了,匆忙将衣服和行李收拾好,然后直扑车站!
云菲是第二天早上七点抵达武汉的。这座无比喧闹的都市好像还没有醒来,江边的雾气没有完全散去,使建筑物显得无比朦胧。云菲直接去了周老师在七里庙附近的药品包装厂,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周老师还没上班呢。她在办公室里坐了半小时之后,周老师终于出现了,对她的卷土重来,他并没有特别的惊讶。云菲底气十足地对他说:“周老师,今天我来只想耽误您最多半个小时的时间,不会再多占用你一分钟的,我想我们还是去外面找一个僻静之处吧。”
周老师依然面有难色,他极力地想推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