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鹰飞胡风起,
万马奔腾兵戈止!
话说新月王朝后期,在西北方向的蛮族人中,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领袖人物脱不花。在他的带领下,被新月王朝屡次打败差点儿灭族的蛮族人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击败了新月王朝的讨伐,还以强大的兵力发起了反攻!一时间,天下大乱!
正是这场动乱,铸就了盛世王朝--汉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彻,他创造了无数的神话!他的事迹如同天上的太阳一般耀眼!当时,象河里的鱼儿一样多的英雄豪杰们,只能象鲜花下面的绿叶,在他的背后默默无闻!
今天,我就来讲一讲李彻,这位驱逐了蛮族人、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强大富饶的汉唐帝国的英雄!”
沧桑中略带着丝丝疲倦的声音,在春日傍晚村头的大槐树下悠悠响起,一位双鬓有点儿发白、眼角布满皱纹的说书人正坐在树旁一个木凳子上,慢慢述说。四周或蹲或坐,大约有几十人围着,聚精会神地听着几百年前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民面前,识得字又能讲这么多好听的故事真是了不起,仿佛说的英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所有人都以近似于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聆听着那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的事儿。
说书人用右手轻轻捏起一个破旧的小木棰,向放在身边的一个小鼓上敲了下去,一双浑浊的老眼向四周环视着。却不料,根本没有发出应该有的声音。倒是小鼓连同支架一齐歪在一边,这小木棰正好敲了个空。
一旁众人都哈哈笑了起来,说书人不好意思,弯下腰去捡那小鼓,却看到支架下端系了一根细线,蜿蜒通向一群小孩子里。旁边的大人们也注意到了,一个蹲在最里圈的汉子回头喝道:“是强子吗?你怎么这么大胆,欠揍啊!”
孩子中有个尖锐的声音喊了出来:“他总是在准备讲故事的时候停下来,不就是想看晚饭在哪吃吗?我已经和我娘说了,今晚到我家去。你赶快讲吧,就不知道这一停,要有多急人!”
那汉子瞬时间红了脸,立刻站了起来,一边吐掉正在嘴中咀嚼的草根,一边恼羞成怒地小声喝道:“小兔崽子,不说话就要死吗?随便捉弄人,找打!”说着就要去揪那个孩子。
离他几步远的一群孩子中,飞快地跳起一个个子瘦高的少年,风一样逃开来。只见他三蹦两跳,就跑出了人圈,这时才回头嚷道:“就是嘛,在我们这儿,根本不用这样,还能少了这老头饭吃?他这样一停,我听的心里发急!”
一群孩子也跟着起哄:“是啊!是啊!赶快讲,我们要听故事!”
汉子越发的红了脸,正要寻路追出去,旁边的一些人都劝道:“小孩子,你跟他气什么?安静下来我们好听书。”
汉子无奈,只好悻悻地又蹲了下来,还不忘扭头狠狠瞪了那个少年一眼,却看到他正在背后大作鬼脸,这回,连一旁的大人们也笑了起来。汉子恨恨地回了头,对着那正在苦笑的说书人赔了个笑脸,低声解释道:“我这孩子,不识字,也不懂事,天天就会顽皮,先生请不要生气。”
说书人点了点头,扶着一根树枝做成的拐杖站了起来,然后放下拐杖拱起双手,微微弯腰,作了一个四方揖。这个动作可是把底下松闲的汉子村妇们慌得个个也站起来回礼,年龄这么大,又识字,怎么能受他这一礼?一时间场面倒是热闹起来,那个少年却趁机溜了回来,又坐在那群孩子当中。
说书人站定身子,才说道:“若不是你们相救,我这根老骨头早被狼吃掉了。本想着病好了点,可以给大家讲一些故事,让大伙儿劳累之余休息一下。却老是改不掉这个毛病--不管强子的事。”说话间已然是眼含泪花,声音竟有点儿哽咽。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农见到这个样子,就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旁边几人急忙上前搀着站好。那汉子更加惶恐,并指指向刚刚坐下的少年,发恨道:“你这该死的混蛋!竟然连二叔公都搅得没法好好听书了,回家看我怎么收拾你!”
少年此时才似乎觉得有些怕了,吐了吐舌头,低下头不吭声了。
二叔公倒是没说什么,对说书人道:“老弟也不要客气了,我们只要还有力气种地,老天爷再给个好天气,就不会缺你的吃穿。从此不要提什么救人不救人的,换作是老弟你,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想必也不会不管的。”稍停了停,挽起来又在作揖的说书人,用手指向刚才惹事的少年,问道:“老弟你走南闯北,见识多,又识得字,我想让你看一看这个程强,他是我们这儿少见的聪明孩子,许多比他大的孩子都心甘情愿地认他作孩子王。你瞅瞅,他能不能出人头地?”
说书人用衣袖擦了擦眼,先拉住了那个额头上青筋爆的老高的汉子,制止他去殴打惹事的少年,道:“不关程强的事,是我以前的坏习惯。这是我不能适应这儿纯朴的风气,反而让你们见笑了。加上想起你们救人不图回报的恩德,这才情不自禁地掉了泪,真正是我不好意思的。”又劝说了几句,见汉子慢慢消了气,那个少年也老实地坐在人群中不吭声了,说书人才面对着二叔公深深行了一礼,道:“老哥,大恩不言谢,在这儿行一礼,从此不会再提。”
一名村妇在一边笑着小声说道:“本来就应该这样--帮别人一把还能老搁嘴上说?赶快回答二叔公的话吧!真是很少见到象你这样做假的。”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