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情缘-六十二。十日谈(十八)--关于文学艺术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一夜情缘> 六十二。十日谈(十八)--关于文学艺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十二。十日谈(十八)--关于文学艺术(1 / 2)

阿琳首先提出一个建议,以前的十日谈都是围绕感情主题展开的,这次主题改改吧,比如文学。凡笛作为女性,虽然对感情话题最感兴趣,但想想觉得也应该换个口味调剂一下,所以就答应了。

凡笛问了一个问题让阿琳猜:你说我最喜欢的古词人是哪个?

阿琳知道喜欢古词的女孩子一般情况都属于婉约派,以前与凡笛交流时知道凡笛吟过李清照的几首词,再加上上次去济南趵突泉公园玩时,她对李清照故居特别感兴趣,因此很有把握的说:肯定是易安居士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看看,多么美的意境啊。

凡笛又一次想起了与初恋男友的往事。阿琳见凡笛悲悲的表情,知道她又陷入往事了,赶紧宽慰她:经常愁容易“人比黄花瘦”。

凡笛笑了:我倒是盼着能瘦点,现在体型有点偏胖。

阿琳纠正她的担忧:我最喜欢你现在的丰满体型了,感觉最舒服。

凡笛脸红了一下,没说话。

小芸插嘴:唐僧同志又来了。

阿琳给小芸开了个玩笑:看到你,我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词很符合你的形象,“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凡笛也点点头:嗯,小芸就象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

小芸笑着打了阿琳一下。

凡笛问阿琳,你最喜欢的古词人是哪个?

阿琳:没有最喜欢的。我是只认具体词作,不认人。用现在话说只喜欢听好听的歌,不追星。不过总体来说,觉得南唐亡国君主李煜写的词还不错。例如《浪淘沙》这首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里的“独自莫凭栏”还有一说是“独自暮凭栏”。虽两句词意境都很美,但我觉得还是独自莫凭栏更好些.因为虽然独自一人黄昏时分凭栏遥望故国河山会很伤感,但毕竟流水落花春去也,别时容易见时难。天上人间之区别已经成为铁的事实,无法改变。此时李煜应该真正懂得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的滋味。他肯定后悔当初作为南唐的一国之君,没有励精图治,好好整治国家,终日沉溺在后宫粉黛之中醉生梦死、吟诗赋词,结果终至亡国之恨。所以他已经不敢再独自一人凭栏远眺了。因为那样只会徒增自己的悲伤而已。这种心情已经成为李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莫”字应算是点睛之笔,更能表达出李煜当时的心情。传说这首词是宋太宗决心毒死李煜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因为李煜不会象刘阿斗那样“此间乐,不思蜀”,他对过去还念念不忘,宋朝当权者当然不能容他。这首词真乃是李煜的世间绝唱了。李后主的英年早逝让无数后人叹息不已。但李煜不委曲求全的耿直性格却很值得我们后人称赞。也许只有这样,他的精品词作才更能世代流传下来并为更多的人喜欢。其实亡国之恨责任并不全在李煜,因为他天生就不是当国君的材料。李煜办事优柔寡断,性格懦弱,耳根软,容易听信谗言,成不了大事。但他的出生却不是他自己就能选择与决定的。当他在世事纷争、乱世漂零的时代生于王榭之家,就决定了他的悲剧人生。如果李煜生在柳永那个时代应该会过得更幸福。柳永那种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书生公子生活应该更适合于他。李煜的词虽总体算来是婉约派,但他的词之意境却远远超出了以后婉约派词人的只为男女之间爱情伤感的俗套,而有了更深远与博大的内涵。因此李煜的精品词作也就没有那些无病呻吟之萎靡之气,也就是说李煜的眼界很大。我认为他的词是宋豪放派的雏形。这也是我欣赏李煜的原因。李煜词之所以有如此个性、特点,除了他本身的才学之外,很重要的是他的身世与遭遇所致。他出身帝王之家,又经历亡国之痛,所以他的感受别人无法替代,因此他的感慨也就无能出其右者。这两个原因决定了李煜词之独一无二地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另外,李煜不但词写得好,而且他还通音律、善书法绘画,身为九五之尊,能做到这些已经是让人叹为观止了,因此也就更欣赏他。我觉得李煜的才华远在柳永之上。

凡笛想起了李煜的一首词《雨霖铃》,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自己与初恋男友的心态。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自己现在心态,想风情万千,可是又感觉婚姻很平淡。

凡笛觉得不管怎样心态,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问阿琳:那你觉得优秀的诗歌标准是什麽?

阿琳说自己曾写过一篇关于诗歌的感悟,说着找了出来:

诗歌是文学艺术殿堂中最精炼的语言,也可以说是最华丽或最深刻的语言,是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的最高升华。诗歌是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丰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点与散文相似。但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虽然诗歌有近体诗词讲求格律韵阙与现代新诗崇尚自由之区别,但它的特点却也是共性的。诗歌最崇尚意境或者说是寓意(意象),也就是“情思的物态化”或“物象的情思化”,忌讳一味地直白表达,如此才会有诗歌的独特韵味与美感,否则就与散文或杂文等同了。因此优秀诗歌的特点是讲究通感、张力、意象,比喻与丰富的想象力,喜欢跳跃性的思维方式。古代的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方式。现代的诗歌,除了继承传统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增加了借代、象征、对比、反衬、夸张、通感、重叠、拈连、排比等方法。如顾城〈英儿〉引子:“零点的鬼,走路非常小心,他害怕摔跟头,变成了人。鬼闭上眼睛,就看见了人,睁开,就看不见了。”这里面就使用了比喻、象征、对比、反衬等表现方法,诗人在永恒的情爱诱惑面前通过鬼与人的切换对比来表达自己灵魂世界的无限渴求与现实伦理道德束缚之间永远无法调和的深刻矛盾。北岛《一切》:“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明显的使用了拈连、排比方法。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明显的使用了借代与重复的手法来突出反映主题。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明显使用了夸张手法来渲染庐山瀑布的气势美。通感的作用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可以通过心来相互兑换,于是,颜色的光亮就可以听见,声音可以看见,甚至演化为触觉感受。比如《琵琶行》中音乐与视觉的融会贯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除了这些知觉之间的转换、通感外,在诗中还有其他更广义的通感,如“时间的马/累倒了”,时间转化为具象形体;还有“女佣的灵魂……绝望地发芽”、“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抽象观念性存在与物态突现为动态形象。这些转换是物体联系和心理反射的体现。另外诗人在感知和表达时,往往并不需要那么多理性逻辑、判断、分类、因果关系。众多的体验在骚动的刹那就创造了最佳的通感组合。如顾城《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天微明/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碰击着/“轰隆隆”---雷鸣电闪/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我把希望溶进花香/黑夜象山谷/白昼象峰巅/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理解了通感和广义的通感,也就理解了意识流。意识流不过是一种纵向的、交错的、混合的全息通感。在这种全息通感中,每个表面和潜在的感知,都在不断的相互作用、衍化。另外,诗歌的世界是通过诗人的心相联系的。诗人总是通过灵感彻悟的方式去发现世界和人所未有的、新的、前所未知的联系。所以诗人往往不去人为地干预或控制语言,而是让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词和句子在非常规性思维的遥控下自由自在地言说或表述、表达它自己的意思、意义,解放语言,从而,让语言自己去生成一个崭新、陌生而且纯粹的诗美时空或经验世界。例如:1.语词误用或错误嫁接,在极其精密的语法装置、语法结构中制造语言顺序。2.肢解语序,破坏语法,语词错误搭配或自由拼贴。3.拆散常规句子,重新组合词句。4.切除掉完整句子的一部分或打断/打碎一个完整的句子,呈现支离破碎的语言状态。典型如北岛《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为了每当太阳升起/让沉重的影子象道路/穿过整个国土/悲哀的雾/覆盖着补丁般错落的屋顶/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逗留在贫困的烟头上/一只只疲倦的手中/升起低沉的乌云/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呵,我的土地/你为什么不再歌唱/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也象崩断的琴弦/不再发出鸣响/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也永远背对着你/只留下星星和浮云。/我寻找着你/在一次次梦中/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我寻找海岸的潮汐/浪峰上的阳光变成的鸥群/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明天的枝头上/成熟的果实/会留下我的颜色/必须承认/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我,战栗了/谁愿意做陨石/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的手中传递/即使鸽子落到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它们梳理一番羽毛/又匆匆飞去/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在摇篮的晃动中/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在草地和落叶上/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我写下生活的诗/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一生中/我多次撒谎/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一个儿时的诺言/因此,那与孩子的心/不能相容的世界/再也没有饶恕过我/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垂放在/每一个不朽的战士/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乌鸦,这夜的碎片/纷纷扬扬”。5.每个短语各自独立运行和移动,诗行断续/非连续性,取消或消除中心声音和单一主题。截取话语的片断或呈现语词的碎片。诗人的言说如同白痴症患者的谵言梦语。如顾城《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6.淡化词语的所指,关注词语的押韵、节奏和视觉效应,制造语音效果。典型如泰戈尔《飞鸟集》:“"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所以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慨叹。因此,诗歌也异常注意“炼字”、“炼句”、“推敲”,并且将它们和炼意融合在一起。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歌分行排列,主要是体现其音乐美。它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音韵,以表达其丰富的流动的情感,使之产生一种一咏三叹、多变而和谐的特殊艺术魅力。即使是不讲押韵的自由诗,其意象的跳跃组合和语言的含蓄和谐,同样可以组成节奏和韵律均上乘的佳作。典型如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