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离去是注定的,但她的离去并不悲惨,是带着与宝玉的真爱,笑着离开红尘的;宝钗与宝玉算得上是金玉良缘,只是让宝玉汗颜的是他不能把全部都给了宝钗,已有那样一颗心亦随黛玉而去。宝玉多希望红颜知己都能有一个好归宿,他知如他给不了宝钗好的归宿,旁人更是不可能。因为他知宝钗心意所在,更知宝钗一样会红颜薄命、命不长久――如此更不能不把真爱给她,让她带着人世间的温暖撒手人寰……
宝玉很清楚,家族的败落是注定的,那是一个什么家族呀,勾心斗角、算计来算计去、把自己一样算进去了,一些人的作为太让人失望了,牵连了多少人呢。一朝主子一朝臣,他的家庭不可能再有什么皇恩浩荡、又得以什么大富大贵。这从湘云的遭遇就可看出――湘云本是嫁给了青年才俊、国家的栋梁,很是幸福的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只是丈夫年轻气盛,参与了对保守派的斗争,却没能获胜,从中不幸殒命了。湘云因此受株连,险些被卖入青楼。而此时湘云唯一可以依赖的表哥宝玉家也已经败落了,湘云侥幸得以逃脱,因无以为生,一时竟沦落到要饭的地步。因家庭的败落,宝玉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曾靠当街兵,住在没有房盖、四面只有半堵破墙的贫民窟中的贫民窟勉强度日……
湘云与宝玉正是同命相怜、宿命相连,在妙玉的指引下,有一天二人终相遇在一起――不由不笑,这笑是含泪的笑、亦是开怀的笑。在困苦中竟能和那么至亲的人相聚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很自然二人结合在一起……
湘云、宝玉相伴在一起,早已不是沉湎在红尘小爱里那么简单了,而是充满了人间大爱!现在没有谁能比湘云明白宝玉心意所在了,她甘愿助宝玉完成心中最真的梦――《红楼梦》。宝玉相信红楼梦是冥冥中上苍促使他肩负的使命,为了亲人挚爱,也是他留在人世间、无论如何也要、也能走下去的最大理由……
宝玉是才华横溢――他是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只要他愿意依附权贵,完全可以再过上安逸的生活。只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是很难拥有独立的人格,不只是怕,而是完全可以确定会破坏自己既定的路。有关这一点,他是不可能去屈服的,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说什么他也不会去为那些权贵涂脂抹粉,他早看透了他们……
宝玉亦非常明白,他无论如何也要将心愿所了、也能将心愿所了,因为他不能、也不忍让红颜知己默默无闻的离开尘世、白白的牺牲,要让人知晓她们的作为、知晓她们的可爱、可怜,她们的不忍弃、不忍离。也是让世人明白,警醒世人,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世间唯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能永存天地间,感动天地间。
湘云是陪伴宝玉最长的、几乎过半生的一位红颜知己,没有她的陪伴,也许宝玉不可能在那么艰难困苦条件下(甚至在皇历上写草稿)了却红尘中的心愿……
湘云是在贫穷困苦中悬崖撒手、离宝玉而去的……
湘云与黛玉、宝钗不同,黛玉、宝钗与宝玉基本是在锦衣玉食条件下走完生命的终点,而湘云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伴宝玉走过那么漫长的人生路,所以说宝玉与湘云感情最深,更显难以割舍的真情之所在……
随着湘云的离去,宝玉对人间彻底失望,在完成心愿后,亦很快追随湘云回归天界……
其实说来说去,红楼梦向我们展示的应该是作者曹雪芹自己升华了的经历、内心世界,向人世间的不平呐喊、抗争。再苦再难,曹雪芹(宝玉)也能、也必须坚持下去、也能坚持下去,就如现在这样一首歌所表达的一种感慨吧――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今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又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曹雪芹实质完成了所著,只是因、特别是后部分不符合当时所谓的盛世,有离经叛道给盛世抹黑之政治之嫌,而被有意删改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当然也是一种万幸吧!因为这种残缺美,谁又能想到后来倒成了一门学问,被人研究、探讨,这不能不说更是一种成就。多少人自有他心中的一部有关红楼梦的宏篇大著……
寒玉认为她自安哥哥已基本将红楼梦释圆了,完全可以应答作者在完成心愿后的感叹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最终作者(宝玉)是幸福的,因为在他心中装有一个美好的天界。而他牵挂的人,终有一天会相聚在天界里,幸福到永远……
至少,作者(宝玉)做到了,让牵挂的人静静地坐在红楼里永不凋谢!任“楼”外寒来暑往、花开花谢……
寒玉对红楼梦的这一番见解,二位姐姐不由面面相觑该如何是好?!寒玉怎么走出了基督教的束缚,这回被什么而禁锢又看破红尘了?!难道她要鼓动她自安哥哥与她“踏入世外之地”吗!!!可了不得了,如此,还真得找自安好好商量商量……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