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到相城的时候,还未到晌午;驴身两侧挂了两坛老酒,上门求见沈师,他还觉得不够,在相城街上购买了一些礼品,唐寅曾在此地跟沈周学画三年,跟沈师一家感情深厚,而后一路直奔沈师家中。
沈师的家名曰“有竹居”,屋后一片竹林,背靠青山,屋前整齐篱笆达成的围墙,房屋
三栋,中间为主屋配侧两个厢房,其余两栋,一则卧房厨房,一侧完全打通大屋画室!
不远处山坳小溪流水!青山绿水雅致竹林,可见沈周品行!
唐寅一路行来,心中感叹,不知道沈师这两年身体如何。先生大才却不愿从仕,一生于这山水为伴,方是真隐者。
走近竹居,见一个老妇正在侍弄花草,神态从容安详!伴着身旁满地花草,好似人间乐土!“师母,唐寅看望您了。”唐寅急忙催驴加快速度。
老妇闻声扭头,看到唐寅,惊喜之色在脸上荡漾,眼神中满是溺爱。“唐家小子,回来啦。”接着朝屋内喊着,“老头子,唐家小子回来了。”
唐寅步入竹居之时,一老者从画室走出,头戴青色方巾,一袭白色儒服,一身的淡雅之色,悠然而又大气!给人感觉这老者好像与眼前这山水融为一体,那般自然!
“沈师,”唐寅拜倒在老者面前!
这老者就是沈周,字字启南、号石田,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沈周性格平和,不拘小节!与唐寅亦师亦友。
“哈哈,好一个翩翩少年郎!娃娃长大了!”沈周笑眯眯的扶起唐伯虎。
“沈师与师母身体可康健?”唐寅握着沈师与师母的手问道,
师母抬手抚摸唐寅脸颊,“安好,安好!娃娃,两年不见,瘦了许多啊!”
“进屋说,你走的这两年,你师母对你很是想念啊。”
三人寒暄着,进了内屋。
唐寅喝着师母沏的碧螺春,“好茶,好茶;学生品过许多茶水,但对师母沏的碧螺春情有独钟啊!师母不亏为茶道大家!”
师母笑道,“你喜欢就好;前几天老头子还说喝我的茶喝了一辈子,喝腻了!”
“沈师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师母不要在意。”
“伯虎啊,听说前两天你考中秀才了?跟老夫学了三年画,没见你怎么温过书,倒是一考就中啊!”沈周笑着并不反驳。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弟子?!我可是咱大明朝开朝以来第一大家沈师的弟子啊!”唐寅奉承了一句!
沈周那个乐啊!虽然性格平和,但有这个弟子争气也有稍许得意。
“你这小无赖,刚中秀才不在家好好温书,跑到老夫这里作甚?我不相信你是想念老夫了。”
“沈师果然厉害,我是想念师母了,才来拜望;顺便看看沈师!嘿嘿。”
师母一听,顿然一笑,“还是小唐郎有孝心啊。师母这就给你做好吃的去,你们爷俩聊着。”
师徒两人叙话,唐寅将这段日子的苦难经历一股脑的讲给沈周听,沈周听完哈哈大笑!
“伯虎你少年成名,难免有许多烦恼;呵呵,不过你这逃难到老夫这里未免有些太过狼狈。哈哈哈哈………….”
唐寅气恼道,“沈师还笑?!再笑学生就走了啊!”
“哈哈,好了,老夫不笑不笑,哈哈哈….”
唐寅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