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的守军主将是偏将军宋。
宋是员老将,六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但仍然孔武有力,兴之所致,还给刘拓二人舞了一套刀法,耍完了,脸不红气不喘,看得刘拓连竖大拇指,真是不服不行啊!
宋老将军在军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可是汉军中的一宝,但凡是军营中的事情,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他带过的兵,比大将军还多,打过的仗也不少,可他仍然只是个偏将军。
老将军没什么后台,是从普通士卒当起,靠着身上十几处伤痕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不过他似乎并不在意,他在广州呆了许多年,实在舍不得离开这里,而老将军与卢郡守,堪称莫逆,二人一文一武,是广州郡的两大支柱。可让柳风想不明白的是,卢大人脾气古怪,宋老将军豪爽,本对不上眼的,可这两人怎么就拧在了一块儿了?
广州城内,现在有守军三万人,其中两万,是广州的子弟兵,另外一万,是最近从附近城镇抽调来的。
按汉朝官制,武将中将军分为大将军、将军、偏将军几个档次,陈庆就属于最高等的大将军,可带兵十万以上,汉朝仅此一人(原还有镇南大将军袁辛平,剿灭太平军时战死);保国将军杨无惧、安国将军季邢属于低一级的将军列,可带兵五万;武威将军宋,则在偏将军之列,可带兵两万,但由于处于战时,事有从权,大将军陈庆特意奏请了皇上,命宋老将军统领广州全城守军,毕竟,说到稳守广州城,无人能与宋老将军相比。于是,这三万人马就有了个是偏将军的头儿。
柳风对大将军、卢郡守、宋老将军这样的人是打心眼钦佩的,这些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一步一步、真刀真枪凭真材实料才能位居庙堂之上,他们身居高位了却仍然能一心为国为民,保持操德,故为万民敬仰,这群人,才是汉朝的中流砥柱。杨无惧兄弟也才干不凡,在豪门大户中算是异数了,可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沾了自家的光,相比之下,不免落了下乘。
宋老将军干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这不,又盛意拳拳带着二人里里外外巡视开了。
广州是坚城,全城分为内、外两层,都有城墙保护,这在整个汉朝也是不多见的。
内城是民居、府衙、市集等,近两年卢大人将重要的仓库、军械作坊等也都迁到了内城,严加保护起来。这外城主要用来驻军和放置各类的军事设施,高低不等的箭楼、参差摆放的栅栏、深浅各异的壕沟,还有堆积如山的石块、擂木、火油等等,所以,外城除了平常百姓出入的大道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禁区,有守备军守卫。
卢郡守、宋老将军在广州几十年,真是费尽心血啊,柳风看着眼前各式各样的军械,由衷的赞叹,也难怪大将军对二人如此信任了。
“这广州城里,各种军用物资储备充足,光是平常的箭枝,就准备了六十万枝,足够咱们应付几场大仗了。”老将军说起广州城防,滔滔不绝,话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
广州城驻军三万,六十万枝箭,足够每人发射二十次了,确实也不少了,而且这还不算城内随时可以铸造的数字。
柳风还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投石车,以前,只是从《军器总要》等书中看过图画和文字介绍。
这是一种重型的远射兵器,一台往往需要一两百人才伺候得动,可以抛射几十公斤重的石弹,巨石打在地面,会撞出一两米深的大坑。当然也有几人拉放的小型一些的,但威力也就小很多了。广州城内这种大型的投石车有二十多台,需要动用熟练民夫三四千人才能使用。
“老将军,太平军有这样的投石车么?”柳风忍不住问。
宋抚摸着投石车,象在抚摸自己心爱的孩子:“这种东西哪有这么好弄?就是有足够的熟练工匠,造一台也得十天半个月的,这大型的吧,太重了些,只能就地取材,可还得有合适的木料、石块,就是造了一两台,也起不了太大作用。以前太平军攻城还没有这东西,不过在漳州一战中,他们倒是造了些简易的,这种大型的,恐怕他们还不会造呢!”
宋老将军说起这些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军器总要》上记载,投石车过于笨重,不利运输,一般都在攻城时直接制造,就近伐木、取石,而且需得有一定数量才能起到巨大作用。
柳风心想,投石车是攻城时的利器,百多年前,匈奴围攻长安数月不克,可能也吃了这方面的亏,天下间没有攻不破的城池,若是有足够的投石车集中使用,就是用石块堆,也能把城墙堆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