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世界正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而我们的内行,其文化和科技素质,几十年却未见大的变化,国内赛场,内行们游刃有余,国外赛场呢?走出去,既无实力,又无胆量。
据足协副主席王俊生讲:亚足联最近给中国足协一个名额,派送一位青年教练出国培训,但中国足协竟然选不出一位合适人选。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出现如此悲剧,怎不令亿万球迷欲哭无泪。
现状堪忧,出路何在?
笔者认为,中国,有把握且能在短时间内走进世界杯赛场的不是球队,也不是教练,而是裁判。此次进入世界杯赛的裁判200余人,远少于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可谓球界精英。除足球发达国家的裁判外,不乏与中国足球水平大致相当的阿联酋、韩国、日本、牙买加的裁判。由于比赛的回避制度,也为有水平的足球欠发达的国家裁判进入世界杯赛提供了机会。
裁判的培养和选定,不外乎年龄、能力和水平。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而水平则与素质密切相关。若我们把眼光仍盯住现有的内行,就凭至少精通两门外语一项,中国裁判就将被挡在杯赛大门之外。
换一个思路,若由国家体委与清华大学联办高级裁判培训班,以清华为基地,清华的学生球迷为对象,将一批年龄20余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素质一流的学界精英,在8到12年间,造就出国际一流的足球裁判,则是完全可行的。
98.7.18
培训班,本科和裁判双修,既是工程师,也是裁判,其水平至少可以执法国内甲a,水平高的拿高级文凭,作高级业余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