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助人愿,郝海东的大炮,尽管犯上,这炮一放,对米卢来说,却是难得的一场及时雨,接纳郝海东、孙继海顺理成章。
至少对这两位而言,其放炮之举,好似上战场前的毛遂自荐。真的上了战场,还有不听主帅将令之理,还有不在场上拼死效力之理。
于是便有了,郝海东根据自身身体条件,个人演练的网开一面,最终导致了米卢帅令的畅通执行。
谁状态好就上谁,服从整体战术的需要,这句话,说了好多年,真要兑现,又会遇到这星、那腕的问题。十强赛已打了两场,谁曾想过,张恩华、申思、李明、张玉宁、邵佳一会沦为替补,谁又想过李霄鹏、祁宏,杨璞、于根伟会坐上正席?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海外回来的杨晨、范志毅、谢晖因接受过国外职业联赛的熏陶,其意志品质和精神状态,用不着怀疑,但用不防。能否上场,决定于自身的水平和临场发挥。
而国内球员,则以服从教练的战术意图是否坚决和一丝不苟,作为取舍对象。
纵观比赛,米卢对李铁、马明宇、李玮峰、江津的使用,可以说从来没有动摇过。而郝海东、孙继海炮轰后的加盟,让米卢多了点放心,少了点担心。
至于蹲在下面的替补,则只有随时听命,上场一显身手,以争取主力位置的激情喷发。米卢的用兵,才真正实现了在重大赛事中,让状态说话,而不是让星名,腕名说话(在中国连神圣的教育也不是让成绩说话,而是条子说话,交大黑幕就是一例)。
中国队战胜阿联酋取得第一场胜利的时候,米卢夸奖自己的队员,打出了龙的精神,面临第二场比赛阿曼记者问:“你认为这么长时间以来,到底给中国队带来了什么?”米卢迅速地回答说“团队精神。”
的确,对于技术已经定型的国家队队员,你不可能企望他在国家队里的短暂集训,技术会来一个突飞猛进,而对中国甲a星们左右比赛、左右教练的不良风气,不给予去除,那么当众多的星们集中到一起的时候,不就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有水吃吗?
一人是龙,众人是虫,米卢用自己的行动,改造这一陋习。团结就是力量,唱了几十年的歌,在一个外国老头的咀里,重新得到了证实。
米卢的团队精神,可以解决中国队从亚洲这些业余和半业余队中杀出,进入世界杯的问题,但不可能解决中国足球的全局问题。
至于为何中国球员的个人技术多数不如人口仅二百多万的阿曼业余队员,不如印尼、柬埔寨、马尔代夫的业余队员?这类问题就只有留待阎世铎先生去思考了。
国际足联原主席阿维兰热先生说得好,希望中国能参加2002年世界杯,如果中国能够参加,将是世界足球史上的大事。又说,中国人身体非常灵活,反应很快。而足球运动主要依靠这两点,力量和灵活。
我看过中国人表演的杂技,这种技术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达不到的。阎世铎先生,你知道杂技演员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吗?
2001.9.2
欲知本人对中国足球的看法,请看新华网上已发系列文章,钱多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