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米卢
同样的教练,同样的一批队员,进入世界杯十强赛后与此前的预选赛、热身赛相比,判若两队,其奥妙何在?
有必要回顾下此前的那段揪心的日子,足协的官员、广大的球迷,谁不为这支拿着高薪的足球骄子汗颜和焦心。荡气回肠的国歌,曾在西安的主场,力挽狂澜于不倒。
而在广州当国歌都失去作用的时候,狠铁不成钢的球迷,只好悲愤地喊起了解散国足,米卢下课。
我们看到,从飞机后舱形影单吊地走下孙继海的时候,郝海东架起大炮猛轰米卢的时候,米卢不停地走马换将做着足球游戏的时候,面对分组的大好时机,亿万球迷的内心,真是焦灼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事实上,初来乍到的米卢很快便发现,调教这支中国队,比调教他以往接触的美国队以及其它几支进入世界杯赛的队要难上数倍。
这不是因为这支队享誉世界的球星云集,而是因为这支世界还不入流的球队球技不高,架子大;性情懒惰,薪金高;连起码的国家荣誉,职业道德都可以不顾。
其放荡不拘的行为举止,令施拉普纳、霍顿、塔瓦雷斯、桑特拉奇等十余位来中国的外籍教练,最终铩羽而归。
预选赛中我们碰过的印尼、马尔代夫、柬埔寨,热身赛遇到的朝鲜队,不管业余和专业,有哪一支队伍,不是临时凑合就开始征战,而对这些队员,需要的是服从教练统一制定的战术纪律,需要的是为自己、为国家拼搏的激情。这两点,却恰恰是中国队所缺少的。
风传的上海邦、大连邦,以及郝范恩怨,这些影响中国足球的不安定因素,作为球迷,我情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而调教这些问题的高手,不是阎主席的绝杀令,也不是徐寅生、袁局长的爱国主义报告,而是这位来自克罗地亚、对足球视为生命的老人。
最初,年近六十的米卢希望用自己的敬业和球技折服队员,赢得队员的尊重,开展了足球网球,踢球击瓶,这些言传身教的提示,最终收效不大。对于踢一脚臭球的国足,原本应该以米老头为榜样,兢兢业业苦练基本功,为国而战。
恰恰相反,内部七拱八窍,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对于傲气十足的中国球员,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星,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坐冷板凳,杀杀他的傲气,看看没有红罗卜能否成席。
其体现是凉拌郝海东、孙继海。
连任何一个二挂子的中国球迷,都看得出来,郝海东、孙继海的水平和技术,那么专事足球的知名教头,不可能连这点水平都没有,视而不见。
擒贼先擒王,要实现教练的战略部署,必须让每一个球员尊重教练,这是米卢执教的起码要求。
大连邦这一凉,就凉得久,连科萨挟实德的战绩也愤愤不平,轻视米卢。这个时候,支撑米卢的是足协的一句话,我们尊重米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