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金钱带来的腐败,因吉利、绿城的状告中国足协,开启了一扇窗口。
我曾放胆预言,日、韩世界怀赛后,将是中国足球严冬到来之时,因为假若有十万中国球迷去韩国观赏世界杯,如此近距离观察世界杯,的确百年难逢。带去的将不只是金钱,而是对真正足球的感知,两相比较,对这名不符实的中国足球和中国球员,将有新的认识。
这中国球员,身价值年收入二百来万么?我们球迷要买多少张门票,才够他的收入。一方面球迷节衣缩食,另方面球员的高收入来得实在太容易(奥运冠军的摔跤运动员收入如何,跳水运动员的收入如何,曲棍球呢?手球呢?重庆连养一支篮球队都那么困难,费用只需要几十万?同一个时代,搞的都是体育,差距如此悬殊,原因何在,难道仅是一个生不逢时,它搞了职业化、市场经济,你没有搞或运气不好所能解释的吗?)。
感谢申花文广联的举措,他让我看到了严冬将至,国人能想出如此美妙的解冻之法(这个方法不是中国足协,也不是足球专业人士,包括专门报导足球的刘建宏先生等想出来的,因为他们都认为降薪不可能?)。收入降低的直接效应就是门票降低;收入降低,将有更多的钱投向后续梯队,也才能让俱乐部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自收自支。
我为严冬将至的中国足球申花文广联振臂一呼的求变喝采!
01-12-19p11:10明日十点发新华网
报载:申花文广联的队员对降薪称之为“恐怖”,但愿这个恐怖之风,由此开头,吹向全国,吹进中国足协,让那些沾沾自喜的人能够清醒一些,还市场经济下的足球本来面目,才是发展中国足球的正道!月收入三、四千,至少相当于中国硕士的收入,也不低,比我等六百来元过一个月强多了。
中国企业不算回报的投资足球,我不知道该称之为什么举措,叫善举嘛,义举,或者说广告效应。尹明善先生去年接手力帆,一年不到花了将近二个亿,我只羡慕他财大气粗(当然其中的政府行为,本人无从了解)。如果我是尹明善,我能不能每年投入一千多万,聘用一百名博士,给他们以足球运动员相当的出行汽车、飞机、星级宾馆的待遇,让他们开发摩托车、汽油机、乃至小轿车,你愿意朝哪个方向努力就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这一招其广告效应也好,实际收益也好,至少比搞力帆足球队、力帆庆功酒强。
要知道,韩国现代集团只汽车一项,就有上百名博士进行着不懈的研究,这就是现代化大企业的气魄。
申花这一招,俱乐部球员转会收入必将大打折扣,不信,等着瞧!
资料:申花并入广电集团和文广集团后,直接受上海市文体广播影视管理局控制,根据这一系统的“行规”大规模并购后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收入大幅下降。据分析,目前中花队员平均月收入在三万到三十万元,而这次降薪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去掉一个零”。
不要外教,不要外援,内援和替补队员面临大清洗。
徐根宝明确表示,他不怕老队员“抵抗”,他会大量启用年轻球员,在甲a重新闯出一片新天地。摘自重庆晚报01-12-196版
全兴退出足坛,又是一位足球副省长出面找下家
华润蓝剑集团市场总监韦京汉女士讲:四川省李达昌副省长昨晚向我们表达了让华润来接手全兴俱乐部的美好愿望。李副省长希望华润用自身良好的经营模式去经营足球,并且介入足球之后就不要轻易退出。(笔者注:屁话,如果有钱赚,谁愿意退出。如果无钱可以赚,不退出,你副省长拿工资来垫。)
韦女士说:从四川企业来看,确实没有几家有实力接手,华润集团一年利润几十亿,应该具备这个实力(笔者注:又是一个财大气粗,好在上海申花文广已经开了一个好头,降薪,取掉尾数那个零,负担减轻近一半,身价下跌,正好刹刹全兴的价,六千万高了,只值三千万如何,在商言商,哪有省长一句话,就拿集团利益作人情的道理)。正文摘自重庆晚报01-12-206版
全兴老总坦言经营足球失败
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昨日坦言:“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考虑,我认为投身足球,全兴是一个失败者。”据了解,8年来,全兴投入俱乐部的资金达2亿元,但前四年的投入明显少于后四年多,后四年的投入如同“坐火箭直线上升”。(笔者注:如果不将运动员的收入操成天价,像前四年那样,杨肇基先生,你会经营得如此苦吗?连中央台刘建宏先生都说,降薪不可能,那么大家都当你是土老财,只有出钱的份,当然你招架不住。现在好,申花不信邪,就拿球员的薪金开刀,你觉得如何?)正文摘自重庆经济报01-12-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