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贴身紧逼后,让人摆脱怎么办?世界杯赛上,凭中国队的能力,让人摆脱并不难,何必投鼠忌器,缩手缩脚。不如放开手脚,在中场偏前开始紧逼,而用队员间的补位来弥补。问题又牵涉到体力。
参加世界杯的任何一支队伍,吃准中国队的两点,一是技术,二是体能。因为中国的联赛说实话,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巴西记者告诉中国记者,面对强队,胆子要大,不要被吓死。就是提醒中国队员,拼才有出路,不拼则任何机会也没有。并说,紧逼巴西队的中后场,也就是说他们也相信,逼抢、快速,一定能创造和出现机会。
我可以说,米卢对他的战术安排早已成竹在胸。面对哥斯达黎加的中国队,一定不会保守,也不可能保守。如果在哥队的身上都不拼搏,必其功于一役的话,打后面两个队将更加困难。
令人担心的国足队员,你们能有如此认识吗?予赛只有三场,俗话说,拼命也应该拼下来,下面就看你们的了。
02-05-27p07
第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2-05-2916:35:12.0)
从韩国传回来的消息,算是对笔者两篇文章的回应,笔者的认识能与米卢教练合拍,证明看球赛也要多动脑筋。今日重庆晚报世界杯特刊标题是:国足强调“逼抢、快传”。
笔者在“放手一博”“再谈放手一搏”两篇文章中,强调了快和逼。正打算写第三篇“抢”时,得到了上述消息。对国足的抢,笔者没有多谈,但并不是没有看法。如果舒舒服服让对方拿住球,那么要从他的脚下把球抢下来,的确十分困难,冒的风险也比较大。所以笔者并没有轻言抢。
事实上,这抢也有它的门道。只要打快(尽管有失误,国青队不是也有失误么?),紧逼,就容易打乱对手的阵脚,给抢断提供机会。此处笔者提倡的抢,不是在他拿住球后的轻易出脚,而应该见机行事,提倡前抢。抢前点,就是在对方的球尚在空中运行时,抢在对手的前面,将球断下,并不发生身体的接触。要做到这一点,第一,要把握好时机,其次其它队员的保护。在中后场我方队员比较密集的情况下,做到这点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