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放手一搏-致米卢
放手一搏,换句话说就是拼,打出精气神,也是谈一个拼。如果说,在高手如云的世界杯赛场,拼还有机会的话,那么不拼或者保守那就连一点机会也没有(中国联赛的一句名言:保平争胜,此处绝对行不通)。
让人担心的不是米卢的临场调度,而是中国队员思想的统一和拼搏精神。去掉一个李明,在国足可以引起喧然大波,各种不把米卢放在眼里的言论,也从我们那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国足队员的口中流了出来。
藐视米卢,就是藐视世界杯。
这一点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队员都明白,唯独中国队则不同。至今,外国人评论米卢,都说,他鹰一样的眼睛,早就知道中国队员的脚下活不行,那么中国队员清楚吗?谦虚一点了吗?否。更多地是盛气凌人,连米卢也不放在眼里,才有了阎世铎先生的那几句话。
尽管如此,在与葡萄牙的比赛中,那迟到的六分钟,却给世人传达出了一个十分不安的信息。过些年月,这些消息早迟都要为外人所知,你就知道这批莽汉,干了些什么傻事。其直接后果,就是教练的意图贯彻大打折扣。
笔者在“放手一搏-致米卢”一文中,谈到了打出精气神,要用快创造机会,赢得机会。而需要谈的第二点是“逼”,两者都是创造机会的战略措施。中国队员的一个习惯是当取胜无望的时候,放弃前场,退回半场,而且不逼抢。让对手舒舒服服拿球,企图以防守上人数多的优势,侥幸赢得那么一分。
你看葡萄牙队,对杨晨的贴身紧逼,做得如何?他知道你是一个危险人物,贴住你,让你拿球十分困难,甚至采取不犯规的非常手段,逼得让你爬下,所以你看到杨晨多次倒地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禁区附近,对手并不采取这种手段,因为搞不好,就会让你赚得点球。
所以中国队也应该吸取这个教训,把逼抢放在中场偏前,让对手不能舒舒服服拿球,也让他们不能舒舒服服组织进攻,让人担心的则是中国队员的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