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规律来说,你们参加了三场世界杯的比赛,其状态按道理讲,应该比国内甲a球员,都要保持得好才对。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二十几天,你们无所事事,寻欢作乐,放纵自己!
所以身心才那么疲惫不堪,连踢甲a也力不从心,失误频频。
当球迷从世界杯的赛场上,真正领悟到,什么是尽力,什么是拼搏之后,对中国足球,和现在这一批球员的德性,才有了真正的认识,至少他们辜负了国民的期望和信赖(不仅过去,而且现在)。
中国足协,在总结世界杯时大言不惭,不针对过去,只面向未来。听此言,深爱足球的我只好说,这中国足球真的没有救了,因为现在的状况,不就是以前的作为造就的么,只面向未来,这未来可以建在天空中,不是平地上,连这点起码的道理都搞不清的足协领导,再这样领导下去,中国足球真的难有作为?
不信,我们可以等着瞧。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是钱多惹的祸。发展青少年足球没有钱,发展女子足球也没有钱,因为大把的钱,都花在了甲a身上,花在了甲a运动员、教练员的身上,有些也入了足协官员的腰包(绵阳太极胥老总说,要什么证据,你只要抱一台摄像机,到足协总部拍一下,哪个不是奥迪,不是桑塔拉2000,凭他足协官员的收入,他买得起,养得活。)
记得,有一年新闻媒体报导了足球运动员的年收入,重庆符宾不是最高,但其年薪是一百二十万,奖金是八十万。去年申花与实德比赛,踢赢一场比赛奖金四百万。有场比赛某老板硬是提着八十万奖金,到赛场,声称打赢马上兑现。
可见,甲a事实上已经变成一个个老板拿着百姓的钱、企业的钱比富斗阔的大赌场(记得十强赛结束时,实德队副总林乐丰讲,赌一把仍让米卢当教练,赌已经成了行内的口头惮。)。
球市的冷落,可以说是对此前中国足球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报应。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对于那些月收入超过十万元的甲a球员来说,一月四场比赛,每场比赛的收入不低于两万,上场二十二个运动员,一场比赛各俱乐部要付出至少四十四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张球票平均价按三十元计,一万张球票,收入三十万元,考虑到还要付场租费等等。就是卖两万张票,也只够俱乐部发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奖金。
八年职业联赛,我们投入了数十亿人民币,多数变成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入收入。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让俱乐部成天在资金的筹措上打转转,(当万达、金杯、寰岛、申花、全兴一个一个财大气粗的老板急流勇退,告别足球的时候,中国足协的领导是否想过,这烧钱的足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哪有精力、金钱去培养青少年,发展女子足球运动。
记得中国足球被推向市场的时候,连伍绍祖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原来这市场经济却如此美妙,君不见中国足球长进不大,但只见大把钞票如天女散花般飞向足球,飞向运动员,教练员和相应的官员,一个一个的老板退出,一个一个的老板加入,反正不是用的自己的钱,鲁能如此,中远亦然。
02-07-08a01:22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