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体育规律的中国男足-反思足球
体育的盛会,当数奥林匹克,而奥林匹克的宗旨,体现在一句话,“更高、更快、更强”。
回顾现代中国的一部体育史,无不体现了奥林匹克的这一精神。遗憾,中国男足除外。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就所知,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作一简单回顾。
先说中国的跳水运动。目前已是举世闻名,天下无双,披金挂银,雄据世界跳水界的半壁河山。
如果让时间倒流,回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亚洲称雄的中国跳水运动,离世界水平相距还很远很远。那时,具有世界水平的美国跳水队,来到了中国,进行了一场代表演性质的比赛。
令中国跳水队惊奇地是,他们发现美国人在跳水的过程中,始终大睁双眼。窍门何在?原来睁开双眼可以用四周的环境作为参照,确定打开、翻转的时机,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
闭着双眼瞎跳,睁着眼睛有目的的跳,效果当然不一样。
于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体育动作的“更高、更快、更强”,从选才开始,运动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高难度动作的辅助训练手段不断更新,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中国跳水队员。
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硬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吃尽天下苦,登上最高峰。
其它单项体育运动,如体操、举重、射击、击剑、乒乓、羽毛球、田径等无一例外。
至于集体项目,篮球、排球、曲棍球、棒球、凡是需要集体配合才能完成的项目,在对集体配合进行演练外,教练与运动员,都要根据运动员所处的场上位置,肩负的责任对基本功和特殊技术动作进行专门的演练。
少不了也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演练。通过女排的打翻身仗,“三从一大”的训练思想和方法走上前台。
因此,当中国女排此次输给俄罗斯的时候,球迷和解说员,众口一词,中国队员的发球没有威胁,拦网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