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2 / 2)

行船在这段河上,行了好一阵,好像又调头回来,弯曲的河道不知伸到何方,拐到那里。河道绕到火烽寺山下,绕出一个微弯的长条形半岛,酷似男性生殖器;而蜿蜒曲折的“u”字形河道,宛若女性生殖器,山水相抱,阴阳相合,当地人叫它“阴阳合”。

清溪河这段弯曲的河曲与两岸的地形又恰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景。无论在岸上还是从山上往下看,太极图都惟妙惟肖,天然长成,逼真极了。你看,阴鱼河曲中有阳眼(山影),阳鱼半岛中有阴眼(水田),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合璧,阴阳平衡。太极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这天然长成的山水太极图,是不是更神奇了。

清溪河在永新三元桥以上,两边的山就慢慢地围拢来,而且越围越拢,活生生地把河道夹了起来,河水奔流,冲滩撞石。两面山势陡峻,石壁突立,险峻惊人。

清溪河历史源远流长,古老而神奇。在母系社会时期,今天的傣族、泰族的祖先就生活在清溪河两岸。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逐渐南移,远迁云南、泰国一带。两岸随处可见的,象征“男根图腾”的竖立“石桅子”虽大多被疯癫的“新时代人”毁了,但也还能见到。刻在石壁上的“男根图腾”石刻“石桅子”保存完好,“石桅子”以灵隐岩一带最集中。

清溪河沿岸也曾经是人生息的地方。人,是明代以前生活在巴蜀南部山区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生活于荆棘丛林之中,被称为披荆斩棘的人。人习惯于在崖壁上凿穴居住,死后也在崖壁上凿穴置棺,形成崖墓,或将棺木悬于崖壁,形成悬棺。史书上说,人这样作,是因为他们相信“争高以趋吉”,能使后人兴旺发达。壁上的这些居穴和墓穴的洞口都是面向清溪河的,周围还刻画了许多文物价值极高的岩画,诸如人物、阙、虎、马、鸟、昆虫、玄武图、叶脉纹等等。

这种洞子沿河都有,当地人把这些洞穴叫“蛮子洞”。误说成是躲什么“长毛贼”的。孩童时,常听老人们讲“蛮子洞”和“长毛贼”的故事。

清溪河沿岸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子、小麦、玉米、红苕以及桐、梅等花果。永新场就坐落在离清溪河与其支流石灰沟河交汇处半公里的石嘴山下。

当时永新场是綦江县第五指导区区工所所在地。该指导区下辖永新、升平、北渡、中峰、紫荆、三会、古剑、石龙八个乡。随着县城的解放,作为它下属的一个区也就随之解放了。

这个历史上都未曾发生过什么战争的偏远乡场,更没有什么改朝换代的惊恐。只有在前几天有国民党宋希廉部败兵从这里败退经过和升平王一农组织交警队拉队伍事件,给人们有一点不安宁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