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的字典里,有两个字是种充满着令人悸动的魅力,像两颗鲜红的心不停的跳动着:时而沉静,时而豪迈。这两个字,唤作感恩。
昂奋着东北的雪,西北的风,饱蘸着南国缠绵的情话和北国炽热胸膛里的鲜血,这两个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们品读着,从最简单的一撇一捺,到从这个“人”字中感怀出来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感恩,在蜿蜒的历史长河中静静流淌,那些在光阴中若隐若现的,让我们牵挂的场景,不曾远离。
黄河流域的合唱那里有一种来自乡野大地的人间情味,像是刚刚收割的麦垛的气味那么诱鼻。喜欢它的雎鸠黄鸟、葭苍露白,喜欢它的习习谷风、霏霏雨雪,喜欢它的静女其姝、伊人在水……这些属于黄河大地的绝唱——《诗经》。
风、雅、颂,赋、比、兴,翻开《诗经》的长卷,看着里面蕴藏的民风、民情、民怨,读着里面的礼仪、道德、历史——这就是我们先祖的生活方式,那些耕织的男女们,吟与天南,吟于海北,吟于百年,吟于千年,于是,也融进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
不知道他们的口中是不是也经常念叨着“感恩”这个词,可我必须用这个词来祭奠这些人们,谢谢你们曾经这样虔诚地生活着,谢谢你们用最干净的汉语短句表达出了最典雅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还可以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能常常梦到且行且吟的那些人在暮色中怡然自乐。
长江流域的独奏自古沉浸在神秘的漫漫巫风中,长江不习惯于明晰的政论和哲思,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的伏羲、女娲代表的苗蛮集团,没有战胜尧、舜、禹的黄河流域,长江孕育出的第一位名人不是霸主,不是名将,不是圣贤,而是诗人。
如果说,《诗经》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那么屈原则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人。
想一想长江三峡:那儿山路崎岖,树茂藤密,任何角落都能满足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因此也就有可能让他独唔山水,静对心灵。在那样的地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很难不让人顾影自怜,情景弛怀。